和孩子共读一本英文书,不用中文解释,孩子会懂么?如果去解释,会不会妨碍孩子英文思维的形成?很多妈妈都会有这样疑惑。但也各自有各自的见解,有人说不能用中文会影响英文学习。另外也有妈妈说一定要解释清楚,懵懂不知等于没学。
这种情况,其实也是有办法可以参考!

0基础的时候,名词靠指,动词靠演
孩子接触绘本,以图片居多,都能很深动表达出单词的意思,那么在学习时,可以尽量减少中文解释, kimi两岁多一点,读英文绘本时就没有翻译过,一开始孩子可能兴趣不大,父母需要熟悉绘本,多将书里原内容运用到生活里,这样再带着孩子读的时候,就会好很多。
0基础的时候,名词靠指,动词靠演。尤其在初级的分级读物这种方法特别好用。养成这种习惯之后,给孩读英文读物,英文的名词理解完全没有问题。

双语分开阅读
早期启蒙时,双语是分开的,而且涉及的多数是生活中的事物,没有中文解释的需求。
故事类的也不需要解释,中间大量的形容词、副词、动词这些都用上下文去理解,而且原版的好处就是生词前后三句话基本都可以找得到相关的同义词、反义词或一段描述的文字,娃掌握这个技巧后,遇到生词都很淡定,上下求索,也就明白了。

孩子不问就不解释
一次阅读里不超过10%的生词是不会影响整个阅读理解的,孩子完全可以借助图画和上下文自己去理解。家长不确定的话可以问两个小问题来确保他看懂了。不建议读一遍翻译一遍的方式。如果生词量超过限度,导致孩子不能理解阅读的内容,那应该做的是降低一个级别去读,而不是逐字逐句解释。
关键词和词组,孩子问的话就用他能够理解的语言解释,不限于英文,中文也完全可以。事实上中文解释并不会影响孩子思维习惯的形成和英语作为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习得,这之间不存在矛盾。
阅读的效果永远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不理解文意的阅读都是无效的。因此完全不用拘泥于用中文解释词意,双语的孩子总是母语和外语互相影响作用的,不用刻意割裂。

分认知,分阶段,不纠结
1、分认知。认知远远超过的书,比如 this is an apple,图上就一个苹果,肯定不解释,直接指图。认知达不到,会解释整本书的故事大意,同时针对孩子的问题做回答。
2、分阶段。在启蒙初期,没几个英文词汇,肯定汉语解释。到孩子有三五百听力词汇,老母亲英文水平又可以想到合适的英语解释后,可以不中文。
3、不纠结。语言都是相通的,妈妈英文也不好的情况下,没必要纠结解释不解释,想解释就解释,不想就不解释,老母亲的心情也很重要,不能为这么个事情憋死。只要长久的”坚持”输入,你不好的英文不会拖孩子后腿,你的中文解释也不会。

希望这些办法能帮助妈妈们解决孩子双语学习的问题!
相关文章:
八百年前,明朝的衣食住行方面是如何炫富的? 04-20
明朝相当皇帝身边的大内侍卫?只会功夫不行,还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04-20
宋朝的gdp占世界80%?英国经济专家:一个以讹传讹的历史谣言 04-20
明朝上的十大灾难(七)甲申之变 04-20
唐朝疆域划分 :西到黑海,南抵印度洋,北至北冰洋 04-20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最后竟被埋雪堆里冻死 04-19
明朝皇帝子嗣,6位子嗣繁多,为何其中10位都没有后代? 04-19
由“皇帝赏赐”到“自我创新”,从服饰变化看明朝宦官官服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