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经济学家、军事家管仲,曾经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尊王攘夷,使齐桓公成为了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诸侯的国君。齐桓公很尊敬他,因其名夷吾,字仲,故以“仲父”称之,意为“仅次于父亲的人”。那么“仲父”仅仅是因为管仲的名字吗?历史上除了管仲还有没有其他的“仲父”呢?

管仲
中国古代兄长之间以“伯、仲、季”排行,老大称“伯”,老二叫“仲”。《说文·人部》:“伯,长也。”“仲,中也。”后来指月份也有“仲季”之说。所谓“仲父”就是仅次于父亲的人。在我们河南老家,一般是“伯、仲、叔、季”来排的。在中国古代讲究三纲五常,父为子纲,父亲在传统家长制度下非常有权威。君王对于自己尊敬的人“以父事之”,但又不能认其为父亲,所以“仲父”一词已经是非常高的尊崇了。
秦国丞相吕不韦也当过“仲父”。他本是韩国的一位商人,投机政治后一跃而成了秦国宰相。然而位极人臣的他,虽然权倾天下了,他却并不满足,非逼着十三岁即位的秦王嬴政封自己为“仲父”。但他不是管仲,嬴政也不是齐桓公,违背他人意愿自己硬要来的“仲父”称号,终归是个祸患,最后吕“仲父”被疑似是自己亲生儿子的嬴政毒死,成为所有“仲父”中命运最悲惨的一位。

吕不韦
西周初年的太公姜尚姜子牙,帮助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伐商灭纣,开创了周朝800多年的基业,他被周武王亲切地称呼为“尚父”。

姜子牙
楚汉争霸时,项羽的谋士范增被称为“亚父”,其实“亚父”和“仲父”含义基本完全相同。“亚”也是第二的含义,都是尊称。

范增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主刘禅称为“相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概括了他的一生,孔明先生不负“相父”之名。

诸葛亮
同时期东吴的大臣张昭,位高权重,颇有威望,也被人称为“江东仲父”。

张昭
由以上可见,君主对臣子的极大荣誉便是称“父”,以示对股肱之臣的尊重。不管“仲父”、“亚父”,还是“相父”,都表达了一种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当然那些硬逼着君王给称号的要除外了,因为他不是要了个尊号,而是要了一把随时可能从头顶上落下的刀。
相关文章: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最后竟被埋雪堆里冻死 04-19
明朝皇帝子嗣,6位子嗣繁多,为何其中10位都没有后代? 04-19
由“皇帝赏赐”到“自我创新”,从服饰变化看明朝宦官官服 04-19
看看大明朝聊聊司礼监,是什么机构,和东厂、西厂、锦衣卫啥关系 04-19
唐朝和尚诗人 ?唐代著名的十五位诗僧,每人一首代表诗 04-19
代国是什么朝代 ,代国在什么地方,国都是哪里? 04-18
明朝历任户部尚书 ,平均两年一人,为何却有人干了27年 04-18
宗藩楷模——明朝的十大有名人物 04-18
明朝末期皇帝是谁?怎么死的? 04-18
纳兰性德朝代 铁岭名人:清初著名词人 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