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宝塔糖是谁发明的? 曾风靡全国的“宝塔糖”,为何后来销声匿迹了,苏联的教训不能忘

36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22 19:14:54    

导读:七零、八零后小时候都吃过什么零食呢?小豆冰棍、拐棍糖、大大泡泡糖还是麦丽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经济刚刚起步,很多方面都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尤其是医疗卫生方面。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农村人都把时间花在了干农活上,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基本上都是“散养”的状态。

然而孩子的天性得到释放,自然是草里打滚泥里淌,浑身上下脏兮兮,再加上那个年代并没有普及“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因此在孩子身上出现了很多寄生虫,比如:虱子和蛔虫。作为其中之一的蛔虫非常顽固,为了对付这种寄生虫宝塔糖应运而生了。

宝塔糖的主要原料——珍贵的蛔蒿种子

宝塔糖吃起来很甜,因为外形比较像尖塔的形状因此得名,是淡粉色的,但它并不是零食,而是一种专门用来打蛔虫的药。在农村因为卫生条件差,人群感染比较普遍,而且儿童高于成年人。我记得小时候父母经常让吃这种糖,而且每一个小孩子都非常喜欢,还记得当时一边喝着凉水一边吃宝塔糖的景象。

“但是我吃了很多宝塔糖,却没有象别的孩子一样拉出虫子,妈妈发愁地说,我肚子里的虫子太“结实”,不好打……终于有一天喜从天降,我大便的时候拉出了一条长长的、蠕动着的大虫子!我兴奋极了,顾不上擦屁股和提裤子,我从茅厕的角落找到一把小铲子,用铲子小心地铲起那条虫子,一手抓着裤腰(裤子在膝盖处没有提上去),一手举着铲子,双腿倒腾着小碎步,一溜烟地跑到我家厨房门口……”——荆方《我是六零后》

宝塔糖最初并不是甜的,这个驱虫药的主要成分是从菊科植物蛔蒿中提取的。自古就是良药苦口,开始的片剂对于孩子来说没有吸引力而且味道也不好,为了让容易感染的小孩子接受,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了食用糖,并且制作成了淡粉色和淡黄色的宝塔形状。

宝塔糖的主要成分是青蒿素,发明人是屠呦呦,开个玩笑主要成分是蛔蒿,是北极圈内的特有的药用植物,在植物学上又称“山道年蒿”,我国主要依靠从前苏联进口。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中苏关系非常好,苏联也一直以老大哥的身份援助中国。1952年蛔蒿作为前苏联的援华项目,让我国也实现了“蛔蒿自由”,从当时的苏联引进了蛔蒿的种子进行试种。但是苏联只给了20克,足以见种子的珍贵程度。

为避免出现状况,蛔蒿的种子被分成了四份,由公安人员护送到了呼和浩特、大同、西安、潍坊四个试种点。因为生长环境不同,也可能是水土不服,试种的蛔蒿只有潍坊的成功了。为了保证不被破坏,潍坊农场对外称它为“一号除虫菊”。

后来潍坊不但能大量产出蛔蒿,还有了少量出口,再也不怕蛔虫了,但是好景不长,很快中苏关系迎来冰山。

中苏关系恶化,撤走提取蛔蒿的机器

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技术专家,撕毁了与中国合作的经济合同,撤走了全部机器,这其中也包括提取蛔蒿原料的机器。而当时我国提取蛔蒿原料一直依赖着苏联,这一举动无疑是晴天霹雳。

随后我国研发出了提取器,但由于缺乏技术支持,提取速度要慢很多。这就导致了很多药厂拒绝收购蛔蒿,而此时正是蛔蒿大面积收获期,库存积压的蛔蒿开始烂掉。

1964年,潍坊农场因水涝导致蛔蒿绝产,幸而一位老同志在深井内保存了三瓶。后来蛔蒿重新开始大面积种植,我国也在1982年研制出了新型的打虫药,终止了蛔蒿的生产。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水平飞速发展,人民的饮食和卫生水平都得到了提高,蛔虫病逐渐消失,到了1985年宝塔糖和蛔蒿在中国绝迹了,退出了历史舞台,以后再没出现过。

结语

宝塔糖虽然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但是它丰富了七零、八零甚至一部分九零后的童年,而且是甜蜜的。你吃过宝塔糖吗?

相关文章:

宋朝——建筑特征及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12-25

绿茶要怎样保存才最好? 12-25

宋朝灭亡之后是哪个朝代 ?不是南宋也非元朝,熊孩子给出了独特答案 12-25

辽和清朝的关系 ,为什么辽国没有编入中国正统历史 12-25

明朝乌纱帽 ——官员的帽子上到底有无帽正?没有,关于帽正,这锅得清朝人背 12-25

唐朝瓷器的特点? 唐代白瓷、宋代白瓷与辽代白瓷的特点及鉴定区别 12-25

唐朝皇室服饰 唐朝皇帝的衣服主要有哪几种? 12-25

唐朝开始盛传的民俗有哪些?这些文化传统至今流传 12-25

回顾一下宋朝建立的时代背景,你就明白宋朝伟大在哪里 12-25

唐朝的不良人是什么东西?原来“不良人”真的是官职 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