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著名书法家有谁(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6 09:01:27    

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

众望所归,


纵观20世纪,中国书法艺术人才辈出,前赴后继,活跃着一大批如沙孟海、于右任、沈尹默等才华横溢的书法家。


1999年,《中国书法》杂志组织群众和专家无记名投票,评选出了“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名单依得票多少为序分别是:吴昌硕、林散之、康有为、于右任、毛泽东、沈尹默、沙孟海、谢无量、齐白石和李叔同。


(以下名字按评选得票数排列)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名俊、俊卿,原字仓石,中年后更字昌硕,七十岁后以字行,别号老缶。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


篆书三言联


吴昌硕的楷书学习唐代颜鲁公;隶书学习汉代石刻;篆书学习石鼓文;行书学习黄庭坚、王铎风格;隶书学习汉碑。


吴昌硕篆书 《临石鼓文》


中年以后,博览众多金石原件及拓本,选择石鼓文为主要临摹对象。数十年间,反复钻研,并不以刻意模仿徒求形似为满足,参以秦权铭款、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等文字的体势笔意,故所作石鼓文凝练遒劲,自出新意,风格独特。60岁后喜将石鼓文字集语书写对联。


吴昌硕篆书宫扇


晚年以篆隶笔法作草书,笔势奔腾,苍劲雄浑,不拘成法。


吴昌硕篆书《不系舟》


吴昌硕隶书《石门》


吴昌硕 《无量寿》


吴昌硕篆书 《微》


吴昌硕篆书 《寿》


吴昌硕篆书七言联


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9)祖籍安徽和县,生于江苏江浦,原名以霖,号散之。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 。被誉为“草圣” ,其草书被称之为“林体”。


林散之《题画诗一首》纸本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专心致志,积学厚,涵养富,不仅其书法功底至深,而且,又因其做人之真诚和在诗词绘画等多方面的成就,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


林散之行书四言联 1980年作

来自《林散之书画集》(文物出版社)


林散之自言:“六十岁前,我游骋于法度之中。六十岁后稍稍有数,就不拘于法。”观其作品,确如其言。大约此前的作品,虽格调、意韵甚好,但用笔与结字均在高度的理性把握之中,观赏时可以感觉得到。六十岁后所书循法度而能轻松自如,游刃有余,从而有天趣流露,此即其所谓“不拘于法”。


林散之《酒逢礼爱五言联句》

纸本 1980年作


大约七十岁后所书,强调个性、追求天趣成为其审美的主导倾向,创作中用笔大为放开,不同状态下作书即有不同的情意介人,故作品一时有一时之气象。


林散之《生天成佛》1989年10月

图片来自《林散之书画集》(文物出版社)


八十岁后进入自由之境,作书时已无法度意识,落笔皆随意、随兴为之,出神入化,意趣天成。此时作品,笔墨变化妙不可言,往往不见点画与结字形态之具象,但其虚灵超脱的墨象似无意中受看法度的调控,有无尽的内蕴,令人捉摸不透,玩味不尽。


舟过枭矶有怀于古 1941年 24×62cm


不俗即仙骨 多情乃佛心


林散之草书代表作《毛泽东词 清平乐 •会昌》 宋玉麟收藏


康有为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更生。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康有为书法早年学王羲之、欧阳询、赵孟頫,后从学朱九江,宗法欧阳通、虞世南、柳公权、颜真卿,又力学张芝、索靖、皇象章草,后又转学苏轼、米芾、钟繇等,自谓执笔用朱九江法,临碑用包世臣法,用墨浸淫于南北朝。



康有为是继阮元、包世臣后又一大书论家。在书学理论上持见多有偏激。他所著的《广艺舟双楫》从理论上全面地系统地总结碑学的一部著作,提出“尊碑”之说,大力推崇汉魏六朝碑学。对帖学一系则作全面否定,即使象赵之谦这样以帖写碑的人都逃脱不了频频讥讽。



他认为“古今之中,惟南碑与魏为可宗”,并列出其“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然有论者以此为坐标比照康氏本人的创作,谓其心有余而力稍逊,仍未能摆脱早年的帖学窠臼。





于右任



于右任(1878-1964)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字右任,别署刘学裕,号古愚,笔名神州旧主、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


于右任 草书杜甫诗一首


其书法特点是在北魏楷书中融入了行书和隶书的笔意,可谓融碑帖于一炉。尤擅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曾创作《标准草书》,擅诗文著作有《右任诗存》、《右任文存》、《于右任书法》等。


于右任 行草


于右任草书是怀素小草的继承和强化,其草书的意义在于,他第一个将魏碑和小草书打通成一片,为碑学开创出一个新境界,为后人开拓了一条新途径,使后来的习碑者避免了许多盲目的探索。


于右任 行草五言联


于右任把写字当作一种乐趣,每日临帖不辍,每罄一罐则大呼:“取墨来!”早年,于右任常背一个褡裢袋,里面仅有两个印章,倘有人求字,提笔就写、拿章便盖,从不收钱。故三教九流索墨者,直如过江之鲫。于右任为人写字,不看来者的职位与身份,标准是他喜不喜欢。


于右任 行书五言联


于右任 草书七言联


于右任 草书七言联


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湖南省湘潭韶山冲人,字润之。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

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题词


其政务之余喜爱诗词,书法擅狂草,用笔恣意、气势磅礴,章法结构变化万千,著有《毛泽东选集》五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集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等。


天天求进步

为叶志强题词(1940年7月1日)


毛泽东8岁进私塾,对毛笔字的书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此与翰墨结下不解之缘。他曾说:“字要写得好,就得起得早;字要写得美,必须勤磨炼;刻苦自励,穷而后工,才能得心应手。学字要有帖,帖中要发挥。”毛泽东主张习字要有体,但不一定完全受一种体的限制,要兼学并蓄,广采博收,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风格特点,要能适用,雅俗共赏,才能引人入胜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是中国书法界公认的20世纪的书法大家,其独特的"毛体"书法艺术已为书法界所公认,受到了中国广大书法家爱好者的推崇和喜爱。各种关于毛体书法艺术的书籍、字画也都相继出版发行,现今中国各地成立了专门研究毛体书法的学会、研究会、艺术馆、创作中心。


江山如此多娇


东风压倒西风


首都民兵师


喜爱毛泽东书法的书法爱好者认为,他晚年草书臻于炉火纯青,直笔劲书,汪洋恣肆,任意挥洒,线条奔放呈左斜势,动感强烈。


沈尹默



沈尹默(1883-1971)浙江湖州人。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瓠瓜。民国初年,书坛有“南沈北于(于右任)”之称。


沈尹默书法


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老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已故台北师大教授、国文研究所所长林尹先生赞沈老书法:“米元章(米芾)以下”。


沈尹默《临伊阙佛龛碑》


沈尹默的人生是“书法人生”,一辈子主要心血都熔铸在书法创作、书法理论建设和书法人才培养当中。他的书法以“二王”体系为本体,又具有当代性创新的妍美流畅的经典书风。他强调“妍美”使得筋和骨都内擫在他流畅的用笔当中,不是有意的把字写得粗发乱服筋骨外露一览无余,而是蕴藏在行笔的风神爽朗之中,深蕴中国文化“绵中藏针”的书卷气审美精神,让人玩味再三。


楷书《书晋王右军题笔阵图后》局部


沈尹默在笔法、笔势、笔意等书学理论上同样有精深的造诣,写出了不少书论著作,撰写了一系列的书法论稿,从微观的角度对书法艺术及其技法进行探索,建立了独特的沈尹默书法体系。化古开今,在传承中创新,在阐释中发展,把笔法问题讲解清楚通透,对现代教育体制中的书法研究、书法教育、书法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


沈尹默《行书鲁迅诗联句》纸本行书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藏


沈尹默《行书马骏山开七言联》纸本行书 132×32cm×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沈尹默 行书


沈尹默 行书


沙孟海



沙孟海(1900-1992)浙江鄞县人,原名文若,号石荒、兰沙。曾任中国书协副主席、浙江省书协主席、西冷印社社长。著有《沙孟海论书从稿》、《沙孟海书法集》、《沙孟海翰墨生涯》等。


▲ 沙孟海书《陈君夫人墓志》


沙孟海一生亲历民国以来现代书法的发展,50岁以前书法广涉篆、隶、真、行、草各体,晚年尤精行草书,气酣势疾,刚健有力,韵味沉厚,雄浑遒劲,卓然成家,被誉为“书坛泰斗”。


▲ 沙孟海书法


在书法上,沙孟海受康有为、吴昌硕影响,代表了北碑雄强一路而开一代风气,无论篆隶楷草,在书法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尤以行草书最佳。即使在沙先生在耄耋之年仍治学严谨,有口皆碑。在他的关门弟子中,虽谈不上哪个最令他省心,门下众多弟子,吕国章,朱关田、祝遂良,陈振濂等都没少在他的严谨中深受其教。


沙孟海《篆书和平奋斗直幅》 91.5×31.5cm 1987年作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和平奋斗


沙先生一生尤善擘窠榜书,海内无匹,被世人誉为“真力弥满,吐气如虹,海内榜书,沙翁第一”。其作气势宏大,点画精到,富现代感,以气胜,且字越大越壮观,此非胸有浩然之气不能致也,为当代书风典范。






谢无量



谢无量(1884-1964),四川乐至人。原名蒙,字大澄,后易名沈,号无量,别署啬庵。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著有《中国大文学史》、《中国哲学史》、《诗经研究》、《佛学大纲》、《楚辞新论》、《谢无量书法》等。


舍弟言归未果


谢无量在书坛独树一帜。因受山居生活及老庄思想研究的影响,他的“字结体”随性而起,毫无拘束,因此被誉为归真返璞之“孩儿体”,得到了众人的认可。于右任对他的书法甚为赞异,说他是“干柴体”,笔笔挺拔,别有一种韵味。沈尹默也曾赞曰:“无量书法,上溯魏晋之雅健,下启一代之雄风,笔力扛鼎,奇丽清新。”


题屈原像


谢无量不以书家自称,他是一个学者,把书法和诗都作为抒写自己胸襟的一种方式,他真正花费在书法上的时间也多是用于读帖。他与鲁迅是同种类型的“书家”,他们的书法好像是不讲求法,而那些耐人回味的东西却自然随意地从字里行间流露了出来,是学养、天分和对书法传神写意的本质特点的超悟成就了他们的书法。


札记1


致马一浮札


“长歌小睡”联


书王羲之《兰亭诗》条幅


齐白石



齐白石(1863-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白石山人、寄萍老人等。精诗文、绘画、篆刻、书法。



齐白石曾在自述中提到,他的书法启蒙于馆阁体。27岁时到韶塘胡家读书,见到胡沁园、陈少蕃两位老师都是学晚清湖南籍书法家何绍基,于是他开始学习何体,临学何绍基书法十余年几可乱真。中年后,他书画力追冬心,其所书《借山吟馆诗草》点画丰腴,结体稍扁,俨然有金冬心遗风。白石先生曾自评“诗词第一,篆刻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齐白石书法主要以行草书与篆书见长。行草在融李北海、何绍基、吴昌硕后为一炉,最终化为自己成熟的书风,多用于跋画或书名、题识、书写日记、便笺等。无论是他的行书、篆书还是楷书,在用笔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万豪齐力,因势下笔,逆势行笔,在纸笔相争中尽见涩辣之势。



齐白石对于他所心仪的书家都能用心体悟,临池不辍,浸淫很深,不浅尝辄止,故均颇得神髓。他把“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道理体会得很深刻,他曾说:“我是学习人家,不是模仿人家,学的是笔墨精神,不管外形像不像。不要学习人家的短处,更不要把人家的长处体会错而变成了狂怪,因而就误入了歧途。”



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名文涛,字叔同、息霜。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1918年出家,释名演音,法号弘一,后为佛教律宗高僧。



李叔同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他的书法早期脱胎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特别是出家后的作品,更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这是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过后的文静、老成之后的稚朴,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样:“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他的书法犹如浑金璞玉,清凉超尘,精严净妙,闲雅冲逸、富有乐感,朴拙中见风骨,以无态备万态,将儒家的谦恭、道家的自然、释家的静穆蕴涵书艺之中,闻字犹闻佛法,爱而宝之者顿生欢喜心,得者珍如拱壁,堪称中国历代书法中的逸品。



临近中年放弃诸艺和身外之物遁入空门后,惟书法不缀,书写佛语,广结善缘,普度众生,秉持文艺应“以人传文艺,不以文艺传人。”他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人都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上荣耀。



细看这份出自中国书法界最权威机构的报告名单,不难看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纯以书艺服人。光从纯粹的书法艺术来论,前几位名家的书艺光芒确实是最有亮点的,也是他人无可替代的。可以说,十大杰出书法家中前4位的艺术韵味是,吴昌硕的大气雄强、林散之的干枯空灵和康有为的意境宏阔及于右任的苍劲老辣。


二是谢无量和齐白石的入围,显示了艺术和传播的效果。前者是10位大家中名声最不响亮的,但恰是他广博深邃的学识修养和看似散淡又漫不经意的书法艺术,博得了人们的厚爱。齐白石的书法能入围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行列,多少是沾了他画名的光。毕竟,经济价值的背后,有艺术含金量支撑着。


三是沈尹默和李叔同的入围,颇有戏剧性。沈氏书艺在海上艺坛间被认为是近代的开拓者,也确实影响了从事书法艺术的几代人。然而在我国的北方和中原地区,又常常被认为是阻碍了现代海上书法的发展和前进的祸端。如果从收藏和鉴赏的角度去看,部分地吸收和收藏一些沈氏的作品不乏是一种高明之举。但如果将其视为艺术典范,则往往成了收藏者前进的绊脚石。李叔同的书艺自然与众不同,出家人自有的超脱和清雅,不存一丝人间之浮躁,细笔慢功写来,真让品赏者在大伏暑天见之也会立刻清凉起来。

相关文章:

大清宣统二年老照片:穷人穷得不像样,没有一件完整衣服 12-23

宋朝时期,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是什么? 12-23

康熙什么朝代 康熙是清朝皇帝,朱元璋是明朝皇帝,为何康熙要给朱元璋下跪? 12-23

宋朝南宋和南北朝时的南朝宋,谁的地盘大? 12-23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哪个朝代 ,最理想的社会状态,唐朝是怎么做到的? 12-23

LabVIEW中以文本文件的格式保存与读取方法 12-23

明朝5龙同朝有谁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五龙同朝”,看完才知道原来是他们! 12-23

清朝古装女,原来长这样 12-23

僧一行是哪个朝代的 唐朝的僧一行是个奇才,他用这一“绝”招,竟测量出子午线的长度 12-23

浅析宋代宋朝的茶道美学,一起来看看吧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