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1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真品 ,瓷器精美,件件堪称艺术珍品
2
收藏系列(瓷器篇)之十一——明朝瓷器(天启)
3
清朝元宝 ,户部光绪元宝二十文,价格是多少
4
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帝的皇后驾崩后,为何不与顺治帝合葬?
5
隋朝隋末一代奸雄王世充,他的一生到底是怎样的?
6
隋朝之前的朝代:中国历史朝代顺序,你知道不?
7
清朝辅政大臣索尼简介,索尼是怎么死的?
8
明朝帝师——复杂权力结构下的高危职业,15位帝师下场都不好
9
明朝木匠皇帝是谁?被贬低的大明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10
明朝皇帝国号不是“明”,清朝的国号也不是清,正式国号前要加个字
历史百科
-
明朝最没存在感的隆庆帝,窝囊无能,极好女色,在位仅六年
01-13
明穆宗朱载坖(jì),(1537年-1572年),或称隆庆帝,明朝第13任皇帝。隆庆帝是明世宗嘉靖帝的第三子,嘉靖十六年(1537)生,母亲是康妃杜氏。嘉靖十八年(1539)二月,明世宗册立三子朱载坖为裕王。嘉靖二十八年(1549)三月,太子薨逝,裕王朱载坖以次序当为太子。明穆宗隆庆帝1、在位初期嘉
-
罗隐是哪个朝代的诗人,一个经历比杜甫还要悲催的晚唐大诗人
01-13
“十上不第”这个词语不是用来骂人的,而是晚唐大诗人罗隐一生的写照。罗隐,生于大和七年正月二十三日(公元833年2月16日),杭州人。原名罗横,字昭谏,后改名隐,自号江东生。罗隐小时候便在乡里以才学出名,他的诗和文章都为世人所推崇,与另外两个同族才子被合称为“三罗”,即罗隐、罗虬、罗邺。大唐是一个伟大
-
步辇图是哪个朝代 阎立本与《步辇图》
01-13
一、《步辇图》创作的历史背景:吐蕃(今西藏)第三十二世王是松赞干布,平定叛乱,开创了统一的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是一位很有作为的首领,他仰慕大唐文明, 638年派使者禄东赞带着奇珍异宝入唐求婚。唐太宗非常高兴,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予吐蕃王松赞干布。传世名画《步辇图》二、《步辇图》作者阎立本(601——
-
明朝内阁的职能有什么作用?内阁是如何登上权力顶峰的?
01-13
明朝内阁制度有什么作用?内阁是如何登上权力顶峰的?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
-
福禄寿考,千古一人:在猜忌盛行的唐朝,郭子仪是怎么做到的?
01-13
《淮南子·说林训》有言:“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早在几千年前,老祖宗就已经摸透了所谓的人性。功高必定盖主,飞尽也终究弓藏,这些戏码无不在历朝历代循环上演,但是唯独有一人逃过了这千百年的宿命,他就是唐朝大将郭子仪。其实唐朝是一个猜忌盛行的国家,尤其是在安史之乱后,人心背离,天子对手握重兵的
-
明朝六扇门是什么机构,到底是干什么的?
01-13
六扇门,指的是三法司衙门的合称。三法司衙门的合称,明清时分别指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宋代指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唐代指大理寺和刑部、御史台;汉代指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秦代《商君书·定分》:“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这是中国最早的三法司。整个衙门外墙唯一的出
-
怂恿朱棣造反的明朝道衍和尚为什么在朱棣成功后选择了低调呢
01-13
在世人的传统认知里和尚就应该待在寺庙里安心念经或者云游天下行善众人,但翻开《明史》我们可以发现明朝初年有一位和尚很是特立独行,对于以上和尚该做之事他并不上心,相反对于谋反叛乱他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热衷,那么他是谁呢?他就是明朝初年助力朱棣夺得天下的一代传奇人物——道衍和尚。按说帮助朱棣夺取天下功成名就
-
朱元璋(1328年-1398年)是中国明朝的建立者和明朝第一代皇帝
01-13
朱元璋(1328年-1398年)是中国明朝的创立者和第一位皇帝,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为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首先,朱元璋凭借其出色的领导能力和毅力,成功消灭了当时的政治混乱和分裂局面。在明朝建立的过程中,他经历了多场战争,并最终击败了其他势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其次,朱元璋推行了一系
-
他靠着首辅上位,成为明朝第一清官,最后却坑了恩人一把
01-13
纵观整个明朝历史,其朝廷机的构腐朽,其实不难察觉。当时的大人们贪污腐败比比皆是,就连当朝的首辅大臣也都敛了不少财,虽然说不是什么大贪官更谈不上是大奸臣,至少那些首辅大人们是算不得清官的。那这么长的明朝历史,难道就没有一个清官了?有,当然有,这位老兄可以说是清得不能再清的官了,他就是海瑞。这位海瑞老兄
-
秘色瓷是什么朝代的 其实并不神秘
01-13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中,有无限的未解之谜,比如说柴窑就是当代陶瓷学术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而秘色瓷器也不遑多让,长期困扰陶瓷研究者。如果不是1981年的一场大雨甚至现在还会有人怀疑秘色瓷器是否真的存在过,毕竟在法门寺地宫开掘以前连一个瓷片都没法确定是真正的“秘色瓷”,直到真正“秘色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