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十三年,广东琼山(海口)地震,府县房屋倒塌,死伤数千人;这一年,万历的爱子福王朱常洵准备就藩,直隶拨付的两千八百顷赡养田已经到位;这一年,东宫传出了一声婴儿的啼哭,皇孙朱由校出生了。
故宫
万历四十七年,朝廷发兵十余万,分四路于辽东围剿努尔哈赤,大败,史称“萨尔浒之战”;这一年,万历的六子惠王朱常润和第七子桂王朱常瀛大婚,共耗银二十八万两;这一年,朱由校生母王氏逝世,朱由校改由李选侍抚养。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万历驾崩,临终前封朱由校为皇太孙;八月,明光宗朱常洛继位,九月,朱常洛驾崩;同年,十六岁的朱由校登基为帝,在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皇孙,皇太孙,皇太子,皇帝的身份转换,改年天启。
懦弱封闭——原生家庭带来的童年阴影
天启皇帝朱由校,是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后世对他的风评并不友好,后金的崛起,阉党的成势,民生经济的凋敝,似乎他受到的指责,比亡国之君崇祯还要猛烈。
众人的印象中,朱由校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并且性格懦弱。昏庸无能这一说法,朝史暮想保留观点,而懦弱,的确是朱由校的一大性格缺陷。
这一切,都要从他父亲和爷爷说起。
明神宗朱翊钧 像
我们知道,万历(明神宗)并不喜欢光宗朱常洛,而一直想立福王朱常洵为太子。因为朱常洛长子的身份,王皇后又未能诞下儿子,所以朱常洛得到了朝臣的拥护,为此同万历进行了长达近三十年的“国本之争”。
期间,朱常洛的境遇一直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朝不保夕,日日活在忧惧之中。即便后来做了太子,却连基本的学习讲读都时断时续。父亲尚且如此,作为儿子的朱由校自然也是感同身受。
朱由校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皇爷爷并不喜欢自己的父亲,不喜欢父亲也代表着不喜欢自己;在朱由校的眼里,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父亲满脸的愁容,还有面见皇爷爷后的忧惧。甚至父亲的女人逝世的消息,父亲都要藏着掖着,不敢让皇爷爷知道。
而母亲王氏同样悲苦。李选侍恃宠而骄,时常欺凌王氏,我们在不止一处的史料中读到,朱由校生母王氏的死,就是李选侍一次毒打的后果。而在母亲逝世后,朱由校居然被交给李选侍抚养。这件事情,在朱由校登基后,依然耿耿于怀,被拿出来说与朝臣诉苦。
明代后宫妃嫔 剧照
这就是朱由校成长的原生家庭环境。很显然,朱常洛并没有担起父亲的责任和义务,也没有给朱由校幼小的心灵填充进父爱如山般的自信和依靠。而母亲王氏的悲惨境遇和过早离世,也造就了朱由校相对封闭的个性。
我们从“移宫案”中,就能觉察到朱由校的这一性格特点。
明光宗朱常洛驾崩之后,李选侍依然逗留在乾清宫。很显然,旧帝新崩,主少国疑的时候,李选侍是想通过控制朱由校,捞取自己的政治资本,比如做皇太后,比如垂帘听政。
文官集团自然看出了端倪,便打算从李选侍手里抢出幼主,进行登基仪式,并且要把李选侍驱逐出乾清宫。具体过程朝史暮想在此不再复述,大致情况就是一群平均年龄五六十岁的大臣们,硬生生地把朱由校从乾清宫里抢出来,然后再亲自抬着轿子让朱由校面见百官,中间几次和李选侍及其宦官势力发生冲突。
明代官员
在文华殿行礼结束后,朝臣们又把朱由校送回慈庆宫。此时朱由校向身边的太监王安说到:
伴伴,今日安往?得髯阁下伴我,乃无恐。——《明实录》
伴伴指的是太监王安,髯阁指的是大臣刘一璟。相信当时的朱由校对刘一璟并不熟悉,仅仅因为刘一璟长了长须,看起来威武,就给朱由校带来了足够的安全感。
由此,我们可以知晓,在整个“移宫案”过程中,朱由校其实一直处于惶恐状态中。而从史料的描述来看,朱由校只是一味地“随众“。
光宗临终前,召顾命大臣托孤,朱由校就曾经替李选侍传话,表明其要做太后的意向;朝臣们在乾清宫寻找朱由校,他就乖乖地听从李选侍的安排,躲在暖阁;大臣们找到他,簇拥着他奔出乾清宫,他也没有什么大的反应,感觉全程都是一种“随缘”状态。
明熹宗朱由校 像
这种懦弱封闭的性格特点,也是后来为什么朱由校在处理政务的时候,经常表现出一种“怠政”的样子。他不是不管事,也不是不懂,而纯粹的就是一种偏放纵的姿态。在大局上只愿意稍稍把控一下,其他就几乎放手了。就是这点,成为了他后来饱受批评的重要原因。
善断识人——一个被严重贬低的君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朱由校被贴上了“傻皇帝”的标签,似乎他一直只是魏忠贤的傀儡,除此之外就是在宫里做木匠活。持此观点的朋友,其实是对朱由校认识是不够全面的。
我们先说说阉党的事情。
朱由校登基,文官集团是出了大力的,特别是东林党人,在天启朝初期,因为朱由校的投桃报李,势力膨胀得非常快,一度几乎取得了对朝局的控制权,形成了“众正盈朝”的局面。
东林书院 牌坊
但是东林党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陷——精神洁癖。在他们眼里,凡事只有对错,只有是非,非我党类,其心必异。任何事情都是辩证存在的,一个追求所谓完美道统的世界,本身已经失去了道统的评判标准。没有黑,哪有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除了不断标榜自身道德水准的高尚,东林党人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打击异己,并把清算他们眼中的“异类”作为匡扶大明的首要之责。党争愈演愈烈,朝局越来越混乱,以致于最后发展到了所有人都为了斗争而斗争,根本不顾虑国家的经济民生。
朱由校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他很快就发现了势头的不对。是,你东林党人看起来是道德高尚,是为了我登基出了大力,但你也把朝局弄乱了,也没见你们做了什么实事啊,一天到晚就是吵嚷着要灭这个,赶那个。辽东问题怎么办?财政问题怎么办?民变怎么处理?
于是魏忠贤登场了。
魏忠贤 剧照
魏忠贤的登场,就是朱由校用来解决朝局混乱局面的。你真的相信文官笔下说的,魏忠贤因为搭上了朱由校的乳娘客氏而青云直上?不,是朱由校要用魏忠贤。魏忠贤用很短的时间,就整合了大量的资源,包括原先被东林党打压分散的各个党派,全都笼聚到自己旗下,形成阉党,对抗东林党。
这种资源的整合,是晚明党争的一次升华。阉党,它不排斥你的出身,不介意你原先的属派,不过问你的品行,只要你有利用价值,有影响时局的能力,听从组织安排,它都接纳你,包容你。
毫无疑问,在这股势力面前,东林党是没有胜算的,因为阉党的出现,就是一种务实的体现。对,务实。而朱由校要的,也是这点。天启年间,魏忠贤的大行其道,其实是朱由校刻意扶持的。如此一家独大的好处是,朝里终于有人干活了。而干活的人也不用怕自己被穿小鞋,被人阴,因为有个大老板——魏忠贤在上面掌控着大局。
明朝太监形象
从这个角度,是否能明白朱由校的良苦用心?是否能理解为什么全国都在给魏忠贤造生祠而朱由校根本不在乎?
再举个例子,关于袁崇焕问题。尽管袁崇焕当时已经颇有名气,也得到了朝臣的推崇,但朱由校依然没有重用他。
袁崇焕:给我兵给我钱,我可以困死努尔哈赤;朱由校:后金围点打援怎么办?截断粮草怎么办?袁崇焕:......
袁崇焕:给我兵给我钱,我还你一个清平辽东;崇祯:好,你去吧。
以上对话,虽然是玩笑, 但事实亦是如此。朱由校推崇孙承宗的据守战略,而没有盲目相信袁崇焕的激进,由此亦可见其识人之术。
努尔哈赤 像
最后,我们再把话题拉回来,关于朱由校是否是魏忠贤的傀儡问题。
朝史暮想说过,很多人都把朱由校当成了一个昏庸无能,完全处理不了政务,被魏忠贤和客氏随意左右的低能儿。
《明史·魏忠贤传》记载:
帝性机巧,好亲斧锯髹漆之事,积岁不倦。每引绳削墨时,忠贤辈辄奏事。帝厌之,谬曰: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
朱由校喜欢做木匠活,达到了痴迷程度。魏忠贤每次挑在朱由校干活起劲的时候,汇报工作,往往都能得到批准。这段描述,很多人都看成是魏忠贤把持朝局,朱由校昏庸的证据。
朱由校 剧照
但是,在朝史暮想看来,事情正好相反。如果魏忠贤真的已经到了把持朝局的程度,又何必要挑朱由校干活起劲的时候去汇报工作?他完全可以自行做主。
还有一件事情,也同样说明了这个问题。时张皇后同魏忠贤势如水火,魏忠贤便找太监王体乾商量如何除去张皇后。王体乾的回答:
主上凡事愦愦,独于夫妇,兄弟间不薄。一不慎,吾辈无遗类矣。——《明史钞略》
意思就是,朱由校看起来糊涂,但是和家人的关系非比寻常,你要是告状,我们都得玩完。从王体乾的担忧来看,魏忠贤是不能把张皇后怎么样的,也可以看出只要朱由校想,所谓的阉党可以在瞬间覆灭。
龙椅
所以,朱由校不但不是一个傀儡,反而始终掌控着最高权力。魏忠贤之所以可以在天启年间如此肆虐,还是朱由校在用他的缘故。以致于在朱由校临终前,告诫自己的继任者信王朱由检(崇祯),魏忠贤该用还是得用。很显然,崇祯没有领会到这一深层含义。
目不识丁?——朱由校到底是不是文盲
现在人对朱由校的感观,就是他和魏忠贤一样,没什么文化,甚至连字都不认识几个。而他能做皇帝,仅仅是因为封建的顺位继承制度。
这个说法也是稍显偏颇的。朱由校是万历临终前,亲自选定的皇太孙。而事实上,当时顺位继承人并不是只有朱由校一个。同时,朱由校幼年时,就在宫里接受了启蒙教育。
朝史暮想说朱由校不是文盲的另一佐证,就是后来的崇祯。作为同父异母的皇子,后世就从来没有说过崇祯的愚钝,试问,当时作为普通皇子的崇祯都能接受一定的教育,作为皇太孙的朱由校怎么可能是文盲?
帝鉴图说
朝史暮想可以承认的,朱由校文化水平应该不高。因为他在登基后,读的依然是《帝鉴图说》等基础的教材。而他的父亲朱常洛,在登基后连四书五经都没有读完。从这个情况来看,朱由校的学业并不是非常优秀,起码和爷爷万历不是一个档次的。
朱由校登基后,还有过经筵(皇帝和大臣的读书研讨会)和日讲的。根据《明熹宗经筵日讲述论》统计,明熹宗在位时一共举行过160余次日讲,其中天启元年就有44次,天启二年19次,天启三年33次,天启五年33次,天启六年20次。
一般来说,经筵的内容,都是偏高端的,学术性和实际政务相结合,朱由校要是文盲,根本不可能参加这么多次。
对于朱由校是文盲的说法,很大程度应该是各种通俗小说引申出来,夸张的描述。意在贬低魏忠贤,顺便恶心了朱由校。
到现在,我们依然能够找到一些朱由校当年的下达的敕书和一些亲笔,从造句水平来看,绝对不是那种连《水浒传》都读不通的文盲。
而朱由校学业不精,出阁读书晚的始作俑者仍然是万历。同样的,父亲朱常洛也是很晚出来读书,且时断时续,也是由于万历的不重视。从这点来看,这对父子的确同命相连。
明光宗朱常洛 像
明熹宗朱由校,大明第十五位皇帝,十六岁登基,在位七,正是晚明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开始集中爆发的时候。朱由校在继位之初,面对朝局的混乱和大权旁落的危机,巧妙地启用了魏忠贤,纵容阉党成势,打压了文官集团,重新整合了朝廷的政治资源,以应对日益衰败的局面。
朱由校性格懦弱封闭,源于从小的原生家庭的心理阴影。这种性格投射到朝政上,就是他对于很多事情的“不上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这并不是说朱由校就是一个无能愚钝之人。相反,在诸多政务上,他都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始终掌控着最高权力。而他善于识人断事,相较于后来崇祯的踌躇和犹豫,仅此一项,不知高明几倍。
总的来说,明熹宗朱由校,是一个被后世严重轻视的帝皇。
朝史暮想,总有些干货可以在历史中挖掘。
相关文章:
梁山伯是哪个朝代的 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真的存在吗? 12-22
姜夔是哪个朝代的 宋代诗词大家姜夔的一生 12-22
四元玉鉴是哪个朝代 元代数学家——朱世杰 12-22
词是哪个朝代兴起的 词的起源与发展 12-22
北宋名将有哪些?盘点北宋开国时期,十大名将,看看你认识几个 12-22
明朝的科举制度,什么是“连中三元” 12-22
大清圣祖仁皇帝 ,单凭他对太子案的处理,实在愧对“仁”字 12-22
三分钟了解明朝汉服男,快来了解了解吧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