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 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 三首·其一》) 杜牧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描绘了一 幅生动的历史画面。 贵妃缘何爱荔枝 到了唐朝,大概天下人都知道杨贵妃爱吃荔 枝,毕竟荔枝这种水果恐怕没有吃货不喜欢。
不过 荔枝极易变质,产地局限性大,在交通不发达的唐 朝,北方人想尝一下荔枝的美味并不容易,但杨贵 妃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 中唐人李肇编过一部《唐国史补》,里面就介 绍了杨贵妃喜欢荔枝的原因:“杨贵妃生于蜀,好 嗜荔枝。”生于蜀地和爱吃荔枝是否有联系呢?
答案是有的。 唐朝时,四川是荔枝的主要产区之一,唐朝诗 人张籍游览成都时就感叹:“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 山头荔枝熟。”(《成都曲》)新雨初霁的锦江西面烟 波浩瀚水波碧绿,山头岭畔的荔枝都熟了,飘香四 溢,可见当时在川蜀地区有大片的荔枝林。《新唐 书》也提及,当时戎州(今四川宜宾)的土贡里就有 “荔枝煎”,类似于用荔枝肉制作的果脯。
巴蜀的荔枝,主要分布在沿成都而下的川江两 岸,一直到下游的涪州(涪陵)、忠州(忠县)等地都程度也较高,“四司六局”逐渐不再仅限 于服务王公贵族,只要百姓能够承担得 起费用,“四司六局”就能登门为其提供 专业服务。在南宋临安,“四司六局”深 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为广大市民提供 专业且精致的宴会餐饮服务,体现出了 南宋临安百姓浓厚的休闲生活态度,别 具一番特色。 绍兴十二年(1142 年)十月,清河 郡王张俊在其府邸宴请宋高宗赵构, 这场御宴的食单共有各种菜品 195 道, 为我们展现了南宋帝王的精致饮食。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社会经济和商品贸 易的不断发展,市民阶级应运产生,世 俗文化得到发展,南北文化不断交融, 也为临安饮食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 空间和肥沃的土壤。临安百姓的饮食 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饮食 种类丰富,制作手法多样,饮食店铺林 立,市民普遍追求高水平的精致饮食 生活。
从“宋嫂鱼羹”“小笼包”“百味馄 饨”等各色饮食,到“四司六局”等服务 机构,都体现出临安百姓在饮食方面 注重造型的精致和味道的鲜美,同时 也追求餐饮服务的专业化。这种普遍 开放的社会风气一改汉唐以来的权贵 文化风气,开启了全民参与、雅俗共 赏、共建共享的文化氛围,构成了独特 的宋韵文化精神内涵。
有荔枝的身影。至于当时的巴蜀地区为何会有 荔枝,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曾研究过,并得出 结论:唐朝是历史上比较温暖的时期,能够给 荔枝生长种植提供良好环境,而唐朝之后,整 体气候有逐渐变冷变干的趋势。难怪两百多 年后的南宋时期,陆游跑到涪州(古地名,治 所涪陵)旅游时吐槽:“不见荔枝空远游”(《涪 州》),古人不是说这儿很多荔枝吗,自己大老 远跑来却啥都没见着。
从小就吃着荔枝长大的杨贵妃,对于荔枝 的喜欢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而她对荔枝念念 不忘也少不了有人在耳边念叨,清代的两广 总督阮元就有种猜测:“应是殿前高力士,最 将风味念家乡。”(《岭南荔枝词》)当时的权宦 高力士就是岭南潘州(今广东高州)人,所以 肯定不会忘了在唐玄宗和杨贵妃面前推销自 己故乡的名牌土特产:荔枝。 《唐国史补》里给这种推测提供了支持: “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长安并不产荔枝,唐玄宗自然只能想办法来讨 得杨贵妃的欢心。而岭南的荔枝在质量和口 感上比巴蜀地区的好,所以唐玄宗便动用了 国家邮驿系统,让驿使们来往运送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 荔枝保鲜期极短,可《新唐书》里说杨贵妃 挑食:“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 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变质的荔枝自然 不能吃,可杨贵妃也不爱吃加工后的果脯等副 食品,就爱吃新鲜荔枝。 但岭南距离当时的首都长安很远,有学者 研究过,岭南到长安最少近 5000 里路程,唐朝 规定邮驿速度最快为日驰 500 里。
可唐玄宗不惜代价以最高规格来保障这项任务:马和骑手 在沿途驿站接力传送,以最快速度冲刺,日夜 兼程,一天跑满 24 个小时,速度肯定在日驰 500 里以上,在三五天左右把荔枝从岭南送到 长安并非不可能,所以叫作“飞驰”。 此外,这还得考验保鲜技术,聪明的古人 们创造了不少水果的保鲜方法。杜甫曾提到过 柑果的保鲜方式:“结子随边使,开筒近至尊。” (《甘园》)就是将新鲜水果装入空竹筒内密封, 这应该是当时挺流行的一种保鲜方式。
用这种密封方式运送荔枝,内部氧气逐渐 减少,二氧化碳逐渐增加,抑制了果实本身的新 陈代谢,从而达到了保鲜的目的。而竹筒表面坚 硬,可避免荔枝在驿运中被挤压变形。也正是因为密封,所以在运送途中“无人知是荔枝来”。 杨贵妃爱吃荔枝,所以每当看到运送荔枝 的驿使骑着快马飞驰而来掀起的阵阵烟尘时 总会乐得嘴角扬起,因为这些荔枝“味未变已 至京师”,她能不开心吗? 唐朝还诞生了一个词牌名叫作《荔枝香》, 至于这个词牌名是怎么来的,唐《礼乐志》给出 过一个解释: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度假,正 赶上杨贵妃的生日,就让人在长生殿奏了一首 还没有名字的新曲子庆贺,当时正赶上荔枝到 了,贵妃笑了,玄宗很开心,就给这首曲子赐名 《荔枝香》。
当然了,杨贵妃吃的荔枝是从哪儿来的自 古以来也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上面说到的唐 朝人李肇直接点明贵妃吃的是岭南的荔枝,唐 朝诗人鲍防也说:“五月荔枝初破颜,朝离象郡 夕函关。雁飞不到桂阳岭,马走先过林邑山。” (《杂感》)五月成熟的荔枝是岭南的早熟荔枝, 巴蜀方位靠北,所以荔枝成熟较晚,此外,“桂 阳岭”“林邑山”都是岭南地名。
鲍防和杨贵妃是同时代的人,而且还“京 漂”过很长时间。可见,唐朝人自己都说杨贵妃 的荔枝是岭南产的。后来北宋的司马光编《资 治通鉴》、欧阳修编《新唐书》时也一致认同:杨 贵妃的荔枝是来自岭南的。不过到了宋朝更晚 一些的时候,却有人对这种说法表示了怀疑, 比如大才子苏东坡就说:“天宝岁贡取之涪” (《荔枝叹》),认为杨贵妃吃的荔枝产于涪州, 和他持相同意见的人很多。
不妨大胆地猜测:杨贵妃吃的荔枝,大概 既有岭南的,也有巴蜀的。巴蜀地区的荔枝口 感虽比不上岭南荔枝,但却有一个巨大的优势:距离长安近。但无论是从哪儿运送荔枝,靠 的都是那运转个不停的驿使和驿马!
最是荔枝惹情愁 其实,喜欢荔枝的唐朝人可绝不仅只有 杨贵妃,但作为唐朝的顶级奢侈品,只有皇帝 身边的红人才有可能品尝到少数新鲜荔枝, 普通人恐怕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一饱口福。
但因为贵妃喜欢,人们就想办法附庸风雅,晚 唐人冯贽在《云仙杂记》中记载过唐朝的一些 逸闻轶事,其中就提到洛阳人家过年时会制 作“粉荔枝”,学者考证这是一种用粉制成荔枝 状的节日食品。 但有人却也有机缘能够痛快地吃上真荔 枝,比如开元名相张九龄,他本身就是岭南人, 还当过桂州(治今广西桂林)刺史,对荔枝是再熟悉不过了,于是还当起了荔枝推广大使:在 中书省上班的时候,他极力向同事们称赞荔 枝,但大家都不太相信:“老张是在吹牛吧!”
面对着同事们的质疑,张九龄表示:他们 这样想是因为他们根本没见过荔枝,更没吃 过。所以就提笔写了一篇《荔枝赋》,并在序中 盛赞:“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季夏,其实乃熟 ……百果之中,无一可比。”这是直接把荔枝当 作了“百果之王”。
但在最后,张九龄又升华了一下主旨,由 荔枝的遭遇联想到了人的遭遇:那些有才华的 人在还没有展现才华时,是不是也和荔枝一 样,因为别人不了解就被埋没了呢?其实他是 提醒唐玄宗要识才、惜才、爱才,但恐怕阴差阳 错的是:玄宗和贵妃是不是因为张九龄的推销 从此更喜欢岭南荔枝了? 中唐诗人白居易也很有口福,他吃的是巴 蜀的荔枝。
元和十五年(820)夏天,白居易正在 忠州担任刺史,于是把荔枝吃了个够,还写诗 赞叹“: 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题郡中荔 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荔枝这么美 味,压根就不是人间的平常果子嘛。
远在京城长安的亲友也听说忠州产荔枝, 纷纷捎信说想看看、尝尝,可白居易不敢动用 国家邮驿系统去快递荔枝,就只好让人画了一 幅荔枝图去给亲友们解馋,并作序说:“(荔枝)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 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荔枝图序》), 这荔枝太容易变质,以当时邮寄的速度,根本 送不成啊! 唐朝女诗人薛涛是四川人,她也喜欢荔 枝,而且还有自己的心得:“传闻象郡隔南荒,绛实丰肌不可忘。近有青衣连楚水,素浆还得 类琼浆。”
(《忆荔枝》)象郡是广西一带的古地 名,意思是听说岭南那边的荔枝甜美可口、非 常饱满,如今青衣江下游的区域(当时属嘉州, 今乐山)连接着楚地的水,与古象郡的水脉相 连,所以产出来的荔枝非常圆润,果汁素白甜 美,和古象郡的荔枝或许可以一比了吧! 后来诗人薛能到了嘉州担任刺史,不由得 感慨薛涛说得对:“果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 欲半生。”(《荔枝》),这里的荔枝樱红樱红的, 个个像松子般饱满,没有早点儿见识真是白活 了大半生呀!
晚唐诗人郑谷的父亲郑史曾在广 西柳州当官,郑谷也在柳州出生成长,后来他 还追忆那里的荔枝:“南荒何所恋,为尔即忘 归。”(《荔枝》)当时柳州很偏远,但因为荔枝管 够,便让人舍不得走了。 荔枝虽然讨喜,但唐朝人对于荔枝的情感 肯定是复杂的。比如唐朝诗人张祜就曾抨击 过:“灰尘已残香粉艳,荔枝犹到马嵬坡。”(《马 嵬坡》)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唐王朝都已经风雨 飘摇了,杨贵妃被赐死在马嵬坡,驿使们却还 不停地往那儿运送荔枝。 荔枝鲜美,但在唐朝,要千里迢迢运送到 长安其艰辛可想而知。
荔枝来了,贵妃是笑了, 天下人却笑不出来。杜甫后来就曾经悲伤地回 忆过:“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枝。百马死山谷, 到今耆旧悲。”(《病橘》) 为了这点荔枝,多少邮驿打工人和驿马倒 在了通往长安的驿道上,而这一切,都不过是 为了博得贵妃一笑罢了。动用一国的人力、物 力、财力去满足一己私欲,岂能不误国?
相关文章:
大清宣统二年老照片:穷人穷得不像样,没有一件完整衣服 12-23
宋朝时期,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是什么? 12-23
康熙什么朝代 康熙是清朝皇帝,朱元璋是明朝皇帝,为何康熙要给朱元璋下跪? 12-23
宋朝南宋和南北朝时的南朝宋,谁的地盘大? 12-23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哪个朝代 ,最理想的社会状态,唐朝是怎么做到的? 12-23
LabVIEW中以文本文件的格式保存与读取方法 12-23
明朝5龙同朝有谁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五龙同朝”,看完才知道原来是他们! 12-23
清朝古装女,原来长这样 12-23
僧一行是哪个朝代的 唐朝的僧一行是个奇才,他用这一“绝”招,竟测量出子午线的长度 12-23
浅析宋代宋朝的茶道美学,一起来看看吧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