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艾气包裹着粽香,在大街小巷弥漫开来,一个富有诗意的传统节日向我们走来。

提到端午节,人们会想到粽子的“甜咸大战”,以及赛龙舟、挂艾草等传统习俗。
等等,先别顾着吃,大伙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为了纪念楚国名士屈原?还是纪念伍子胥、曹娥等人?
到底哪个说法才是准确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
首先,我们来了解“端午”名称的由来。
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端”有“初始”的意思,所以“端五”就是“初五”,按照历法,五月是“午”月,因此“端五”就渐渐变成了“端午”。
而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这么几种说法流传比较广:
纪念屈原说
传说楚国政治家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前278年)在秦国大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后,带着对家国沦陷的绝望,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自沉于汨罗江。

屈原投江后,百姓为了寄托哀思,荡舟江河之上,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身体。
纪念伍子胥说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的传说比屈原还要早200多年。
相传,吴国大夫伍子胥因洞悉越国“卧薪尝胆”的威胁,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提防越王勾践,奈何夫差并不听劝。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派人送一上把宝剑,令伍子胥自杀。
自杀前,伍子胥愤恨的说到:“我死后,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夫差听说后勃然大怒,命令把伍子胥的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当时的群众因为爱戴伍子胥的贤明,争相祭奠。
纪念孝女曹娥说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五月五日,曹娥也投江,并在五日后抱出父尸。孝女曹娥的故事就此传为神话。
其实,这些说法都是不准确的,它们只是蹭了端午节的热度。
实际上,早在上古时期端午节就已起源。它的来历,还要从天上讲起。
我们知道,古人重视天象历法,需要通过天象来确定时间,指导农事。端午节便源于自然天象崇拜。
是啥样的天象呢?我们来走近它——苍龙七宿。

通过观察苍龙七宿的变化,古人发现了这条“龙”的出没规律。
端午之时,正是飞龙高升的时候,龙星处在“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这么大吉大利的天象,怎能少了祭祀?
于是,很多习俗便流传下来,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喝雄黄酒等等,其中蕴含的都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总之,端午节涵盖了天文学及人文哲学,蕴含着深邃丰厚的中华文化内涵。粽叶飘香,我们咀嚼和回味的,不仅是生活的滋味,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精神。

古人从很早就开始仰望星空,今晚,我们也可以探寻“苍龙七宿”的奥秘。晚7时30分左右,苍龙七宿的“龙头”角宿便会升至正南中天,到晚10时左右,整条苍龙的“龙形”会横亘在夜空中。若天气晴好,一起仰望南方天空吧!
最后,祝大伙生活顺风顺水,喜乐安康!
相关文章:
明朝纺织机工具的改进,快来看看吧 04-22
中国历史重大变革期——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 04-22
明朝服饰有哪些 ——蟒服、飞鱼服、斗牛服和麒麟服 04-22
400 年前的明朝皇后凤冠,你们知道长什么样吗 04-22
大宋的都城有哪些?宋朝设有八个都城,是因为太“怂”方便逃命,还是意图北上? 04-22
明朝国公服饰 与宋朝官服相似,明朝公服科普 04-21
穿错衣服就要被抓?明朝穿戴竟还有这些讲究! 04-21
明朝才女有哪些,世家出身,才情堪比李清照,培养的孩子也个个拔尖 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