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明朝才女有哪些,世家出身,才情堪比李清照,培养的孩子也个个拔尖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02:22:48    

听过这样一句话:“不认识沈宜修,怎么能说自己有文化”。当时听了有点不服气,但了解了她的故事之后,却认为一点也不为过。

沈宜修出生在明朝的文化世家沈家,在当时的沈家,随便指出一人,那都是文采出众的名士。更难得的是,沈宜修不仅自己是才女,嫁的丈夫是文学家,培养出来的子女们也个个拔尖。她是明代著名的才女,堪称女神一般的人物,若是早出生个几百年,怕是要与李清照平分秋色。

一门风雅,又添才女

沈宜修 (1590—1635) ,字宛君,江苏 吴江人,出生于书香世家,著有诗集《鹂吹集》,收录800余首诗。

她的父亲叫沈珫,乃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山东副使。沈父与他的其他几个兄弟被称为“沈氏五凤”,颇具盛名。而沈宜修的胞弟沈自征更是“沈氏八龙”之一,八龙比五凤成就更高,个个风流倜傥,造诣非凡。

沈家不仅男儿们成就卓越,女子们也丝毫不逊色。她们几乎人人工诗书、有文集,真可谓芝兰玉树,满庭芳华。

可即便是在人才济济的沈家,沈宜修也称得上天分极佳者——“先大人相顾,诧为不凡”。

据说她自幼聪颖好学,才智过人,工画山水,能诗善词。“夙具至性,四五龄即过目成诵,(八岁)即能秉壶政,以礼肃下,闺门穆然”。

然而,人生总是不完美的,她幼年时就遭遇了丧母之痛,因此她的气质中也添了几分多愁善感。

可沈宜修毕竟不是普通的女孩,失去了母爱之后,她并没有沉沦,而是转去向家族的优秀女性长辈们学习。她本就聪慧过人,再加上勤奋钻研,才思敏捷,很快就得到了长辈们的共同认可和赏识。

宛君早年的写景词,词风清新凄切,清丽婉约堪比李清照 ,幽怨凄切有如朱淑真。她的词熔典雅与清丽、深沉与灵动于一炉,词风老练典雅,得益于其性灵天赋与书卷学力 。有评宜修作品言:“格调近古,取法乎上,词采清丽,气韵不俗。”清人徐乃昌特别将其《鹂吹集》中的词作编为一卷,收入《百家闺秀词》。

沈宜修善于用诗心体察生活,用诗眼关注自我,将浓郁的愁情表现在典雅的语句里,用哀怨婉转的文字装饰感情与心灵,压抑的哀愁与隐寂的忧伤,使得作品具有了一种别具风味的诗情画意。

嫁与才子,夫妻同心,情比金坚

由于宛君才华出众,不仅得到了女性长辈的青睐,也被父辈们看在眼里。就连他的亲叔叔——明代戏曲家、曲论家沈璟也认为她"长必贤",并亲自做媒,把她许配给素有科第之盛的叶氏家族子弟一一叶绍袁。

万历三十三年(1605),沈宜修正式嫁与叶绍袁为妻,时年十六岁,此时宛君已经“颀然而长,鬓泽可鉴”,归时“ 鹿车布裳,毫无怨色”。

沈、叶联姻,在当时当地可是一件盛事,才貌双全的沈宜修与才华横溢的叶绍袁,不仅门当户对,更是志趣相投,人皆呼:“琼枝玉树,交相映带”。他俩在当时堪称神仙眷侣。

他们俩在刚结婚的那几年,应该有过不少花前月下的诗赋酬和,想必他俩冬日烹茶咏雪,春来携手踏春,夏至凉亭作画,秋日品尝佳肴?日子定是过得诗情画意、丰富多彩,异常甜蜜幸福。

叶绍袁在《亡室沈安人传》中这样描写自己的妻子:“性好洁,床屏几幌,不得留纤埃。”可见,宛君还是十分干净和善于打理家务事的贤内助,并非只会吟诗作赋,贪图享乐的贵妇人。

可在当时那个年代,即使沈宜修作为媳妇已经如此完美,堪称美慧多才,婆婆也对她不太满意。她看小夫妻俩整日作诗唱和,怕儿媳妇影响儿子考取功名,就要求她放弃作诗,一心操持家务。

沈宜修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女子,不愿因为跟婆婆意见不和,造成家庭不睦,让丈夫为难,于是她选择了暂时放弃诗歌创作 。对此丈夫也对她表示了怜惜和赞叹:"君既不敢违太宜人(叶母),又闲闲然恐失高堂欢也,清宵夜阑,衫袖为湿,其性孝而柔如此。"

沈宜修德性旷达,她不仅与婆婆相处融洽,对下人也非常好。她“待人慈恕,持已平易,下御婢仆,必为霁容善语,即有纰缪,悉洞原其情之所在,故无撄和之怒,亦无非理之谴”,这在当时的社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婚后几年,叶绍袁每日都要到学馆读书 ,学习非常用功努力。宛君不仅大力支持丈夫的学业,还能帮他指谬归正。另外,她还习得一手漂亮的小楷,时常帮夫君抄写一些资料,见字者无不赞为有卫夫人之风。

功夫不负有心人,叶绍袁终于在明天启五年(1625)金榜题名,取为进士。沈宜修也成了诰命夫人,可是她却“处之淡然,略不色喜”。

沈宜修之见识与气度,非寻常女子可比。可谓是“看门前花开花落, 望窗外云卷云舒,荣辱不惊”。她的一生都保持着一种心境平和、淡泊自然的高雅境界,颇具大才女谢道韫的风度。

所谓妻贤夫祸少,助君凌云志。叶绍袁自考中进士后,就迈上了仕途之路。初授南京武学教授,再迁国子助教 ,不到二年再改工部主事,可谓是仕途顺坦 。

叶绍袁郑重地称妻子为"君",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伦则夫妇,契兼朋友"。后来叶家传到叶绍袁手里,因不善经营而出现家庭贫困之时,沈宜修善于持家的本事更是被凸现出来。由此可见他们不仅是可以同享福的神仙眷侣,更是能共患难的夫妻。

沈宜修去世后,叶绍袁思念成灾,先后写下了120首诗词来怀念妻子。不仅如此,他还监督了她所有的文学作品出版。1636年,叶绍袁将爱妻和子女的作品编成《午梦堂集》,流芳后世。

或许在叶绍袁的意识里,沈宜修就是他心灵的归宿。有了她,无论他在外奔波有多么疲惫,在他的心里头都始终装着一个家,一个围绕着沈宜修所建的精神的爱情城堡。从叶绍袁的诗句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们夫妻恩爱、 家庭融洽的美好氛围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沈宜修去世之后,叶绍袁的天仿佛都塌下来了,明朝灭亡后,他隐遁为僧。

以身作则,教养子女,功不可没

沈宜修一生,为叶家共生下了八男三女。“生平钟情儿女,皆自训诂”,在其悉心教导、言传身教下,子女们皆有文采成就。即使在贫淡的生活中,他们也流连诗词歌赋 ,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长女叶纨纨,字昭齐,在才女母亲的辛勤抚育下,早露才华,三岁就能背诵白居易的《长恨歌》,十三岁已能作诗填词。

此女端庄美丽,灵气过人,博闻识见,尤其擅长书法,书体遒劲,有晋人风致。著有诗集《芳雪轩遗集》,一作《愁言》,诗九十五首,词四十七首。《玉镜阳秋》称她的“七绝及诗余诸调,殊有清丽之词”。

次女叶小纨,字蕙绸,长相清丽自然,精于曲律,是一位难能可贵的女戏曲家。

她在姐姐叶纨纨死后,于哀伤之中创作了杂剧《鸳鸯梦》,在当时很有名气。《鸳鸯梦》全剧文学雅洁俊秀,情景交融,小纨在二十岁便能写出这样的优秀作品,十分难得。

她的舅父、明代戏曲家沈自征这样称赞她:“词曲盛于元,末闻擅能闺秀者。蕙绸出其俊才,补从来闺所末有”。可以说小纨以其才气,横开女子创作戏曲之先列,她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位有作品流传的女作家。

沈宜修的众位子女中,尤以小女叶小鸾慧心丽质,为全家所钟爱。沈宜修在《季女琼章传》写道:“汝非我女,我小友也。”可见她对于这位小女儿的喜爱之情。

叶小鸾,字琼章,“三四岁, 口授 《 万首唐人绝句 》及《花间》、《草堂》诸词,皆朗然成诵,终卷不遗一字”;10岁能成妙对;12岁浓发覆额,体质修长,娟好如玉人;后随父到了金陵,教之学咏,遂从此能诗,多佳句;14岁能弈棋;16岁善弹琴,清泠可听。除此之外,她还每日勤练书法,刻意临摹王子敬的《洛神赋》和怀素的草书,据说还善围棋,又能画,绘山水及落花飞蝶,皆有韵致。可谓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叶小鸾不仅才华出众,人品也极为高雅。其舅父沈自征对她有很高的评价:“不喜华饰,玉容明秀,额致亭亭,慈仁宽厚”,也就是说,她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佳人。叶小鸾不仅长得亭亭玉立,多才多艺,品德高尚,她还“姿性颖慧,风度潇洒”,且性爱恬静,高情旷达,虽为闺中女子,却无脂粉之气。她可以说是集了父母的所有优点,另外还发扬光大了。

她十二岁时,作《春风晓妆》一绝,已初露才气。后著有文《返生香》,收诗103首、词90首,以及其他若干。

而叶小鸾的名字之所以能广泛流传开来,跟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有关,也就是源于“金圣叹扶乩叶小鸾”之说。

只可惜“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肯人间见白头”,叶小鸾于十七岁即将婚嫁之前不幸夭折。

叶小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新典范,既作诗,又入诗,她的清丽俊雅,她的超尘脱俗,她广博的兴趣爱好与坚守的人生原则,她那匆遽的悲情淋漓的辞世令人唏嘘感慨,她跟《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原型非常接近,甚至比林黛玉还要完美。

此外,沈宜修的儿子们也个个优秀,最有才华的要数幼子叶燮,他是清初著名的诗论家,受其三姐叶小鸾影响较大。

叶燮自幼聪慧,四岁时由叶绍袁亲自教读《楚辞》,过目即能成诵,一时传为美谈。五岁时,与兄长们一起迁入谢斋(叶家读书之所)读书,由叶绍袁亲自教导。

康熙九年(1670年)考中进士。康熙十四年,叶燮曾任江苏宝应知县 。在任参与镇压三藩之乱和治理境内被黄河冲决的运河。不久因耿直不附上官意,被借故落职。由此绝意仕途,纵游海内名胜,诵经撰述、设馆授徒。

叶燮著有诗论专著《 原诗 》,被认为是继《 文心雕龙 》之后,我国文艺理论史上最具逻辑性 和系统性的一部理论专著。

以上便是沈宜修子女中的代表,他们不仅遗传了父母的良好基因,也在父母的影响下有了各自的成就。他们之所以都这么优秀,离不开母亲沈宜修的言传身教和悉心培养。

兼具四美,影响深远

明末清初的生活美学家李渔说过,“女人有四美:文学创作的能力,外貌美,舞技高歌声妙,最后是女工。”可以说,沈宜修是极少数可以兼具四美的女性。

沈宜修的美,除了美在外在,更多的还是美在内心。她柔情似水,张弛有度,还非常具有凝聚力。她用女人特有的柔弱和坚定,趟过“人生之河”,纵有千难万险,都能波澜不惊。

优秀的女子或许就如沈宜修这般,不仅能成就自己,还能将自己的才学传承给子女,并用自己的智慧和品格影响孩子们的发展与未来。

纵观沈宜修的人生,她绝对担当得起“超凡脱俗,荣辱不惊”这八个字。她不仅影响了家人,也激励着更多的优秀女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后,让我们一起共读一首沈宜修的词结束今天的文章:

忆江南 其二

湖上山,一抹镜中弯。南北峰高青日日,东西塔锁碧环环。淡扫作云环。

微雨过,满袖翠红斑。石蹬半连烟缭绕,蔓萝深护涧潺湲。遥望四天间。

相关文章:

明朝国公服饰 与宋朝官服相似,明朝公服科普 04-21

穿错衣服就要被抓?明朝穿戴竟还有这些讲究! 04-21

明朝才女有哪些,世家出身,才情堪比李清照,培养的孩子也个个拔尖 04-21

明朝大将李如松意外阵亡,让李成梁的计划完全落空,明末辽东局势万劫不复 04-21

明朝的亡国之君 ,傀儡皇帝光绪,为何常被人放在一起比较? 04-21

八百年前,明朝的衣食住行方面是如何炫富的? 04-20

明朝相当皇帝身边的大内侍卫?只会功夫不行,还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04-20

宋朝的gdp占世界80%?英国经济专家:一个以讹传讹的历史谣言 04-20

明朝上的十大灾难(七)甲申之变 04-20

唐朝疆域划分 :西到黑海,南抵印度洋,北至北冰洋 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