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中国历史重大变革期——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4:55:59    

唐朝,公元618年由李渊创立,到公元907年唐哀帝禅位朱温而灭亡,国祚289年。我们对唐朝的印象通常停留在安史之乱前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盛唐,从开国皇帝李渊到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玄宗李隆基等等我们如数家珍,安史之乱之后的大唐皇帝有谁?大都不知,但是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实实在在存在了152年!

安史之乱是一场席卷全国的危机

在我们眼中被忽视的中晚唐在史学家眼中却更有意义,它代表的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将这段时间称为中国从“中古时期”向“近世”的转变,那么“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在经济、政治、军事、贸易、文化等方面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革呢?

经济制度的变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经济制度核心是土地制度,在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政策下,土地制度又决定了税收制度。

中国的土地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先秦之前奴隶制社会的井田制,主要特征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的土地都属于周天子,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拥有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诸侯依此向周天子缴纳税赋;秦国商鞅变法后废除井田制,提倡土地私有,鼓励耕种,这就进入了第二阶段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到了隋唐时期,朝廷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均田制,周期性地将朝廷拥有的土地以及无主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登记造册,依此收取赋税。

每一种土地制度都在抑制土地兼并,但是都于事无补

安史之乱前后,土地兼并严重,朝廷分配的土地被世家大族用各种方法从农民手中夺走,一方面产生了大量的流民,另一方面国家无处收税导致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安史之乱后为了稳定社稷,唐德宗实行了两税法,其中一项非常关键的措施是以“资产和田亩”多少为标准征税,改变以往人丁为主的模式,放松了人身控制,于是就出现了无地的农民租种世家大族土地的情况,这就是影响后来一千多年的租佃制的开始。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经济格局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贸易活动由原来的局部区域逐步放开,盛世长安中主要的贸易活动都是集中在东市和西市之中,唐朝中后期这些限制被打破了,商业区和居住区混杂,而且商业行为下沉,城市之外的农村也开始出现商业行为,以商业起家的新兴地主阶级开始崛起,这也是后来的宋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贸易方式的改变,从秦汉到盛唐,主要的贸易通道是陆上丝绸之路,北方是经济中心,但是经过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分裂,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安史之乱后,吐蕃作乱,陆上丝绸之路阻断,新兴的地主阶级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出海成了他们的选择。从唐朝中晚期到宋元时期,海上贸易发达,泉州、漳州等港口城市快速崛起,更多的“洋人”来到中国,而中国的影响力也开始向东南亚、南亚方向扩散。

唐宋时期兴起的海上丝绸之路使得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政治制度的变革

从东汉到隋唐,中国的政治生态是典型的门阀政治。

东汉光武帝借助豪族力量取得了政权,作为回馈,世家豪族的力量开始向政治领域渗透。借助于东汉“察举、征辟、任子”等官员选拔制度,政治资源开始向世家豪族集中,逐渐形成了门阀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让门阀的利益得到制度的保证,门阀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进入隋唐时期,“五姓七望”为代表的门阀依然占据着朝堂,当时朝堂上的重要官员半数以上都是门阀子弟,连李世民也无可奈何。

自东汉以来,门阀将掌握的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转化为垄断的政治资源,在他们的阴影之下,寒门子弟失去了上升的通道,这就是门阀政治。

安史之乱后,虚弱的唐王朝需要门阀世家的支持,导致门阀政治对唐王朝的控制进一步加深,朝堂之上的宰辅无不出自门阀世家,但是这是门阀政治最后的狂欢。

门阀政治是中国式的贵族政治

晚唐时期,出现两大不安定因素,一个是农民起义,以黄巢起义军为代表,一个是藩镇割据,前者属于社会底层寒门子弟,后者属于军人强权,两者都不是门阀势力的代表,所以一旦政权被他们掌握,门阀将遭受灭顶之灾。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后,“天街踏遍公卿骨”,起义军对门阀子弟展开了残忍的杀戮;藩镇代表朱温掌握政权之后,也炮制了“白马驿之祸”,将门阀出身的官员扔进了黄河。

在唐末和五代时期,门阀世家失去了政治影响力,逐步退化为原先的豪族,但是五代时期频繁战乱让豪族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也遭到了破坏,所以叱咤风云数百年的门阀世家彻底消亡。

随着宋朝的建立,成形于隋唐的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科举过程更加公正,考试内容更加规范,普通读书子弟获得了晋升通道,正式标志着门阀政治转变成精英政治。

军事制度的变革

初唐实行府兵制,有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以均田制为基础,朝廷在全国设立600多个折冲府,授予每个折冲府一定的土地,折冲府招募农民耕种,这些农民就有了两重身份,闲时为农民,战时为士兵,而他们生存的基础就是朝廷分配的土地。

但是安史之乱前后,这个基础不存在了,世家大族的发展导致土地兼并严重,折冲府所属的土地本来归朝廷所有,但是通过各种手段最终还是成为世家大族的私人地产,而且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制度扩散到内地,中原地区分布着大大小小的节度使,已经没有多少耕地能被朝廷直接掌控,形成了折冲府无田可耕的局面,府兵制土崩瓦解,朝廷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第二个特点就是世袭制,父亲耕田当兵,儿子也会耕田当兵,而在募兵制下,当兵成了一种职业,平民百姓有了更多的选择,适合当兵的入伍,适合耕种的下田,适合经商的下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劳动力资源再分配,促进了社会发展。

文化风格的转变

隋唐之前,中国的文化是精英文化。先秦时期的哲学百家争鸣,但是被秦始皇和汉武帝硬生生地掐断了,到了两汉时期,文学风格是辞藻华丽的赋,以浪漫主义为主,三国时期出现了以曹操为代表的“建安风骨”,风格雄健深沉,慷慨悲凉,但是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风格又变成了虚无缥缈的骈文,内容多为老庄玄学。这些文化形式都是属于上层社会,与平民百姓或者民间疾苦瓜葛甚少。初唐时期,因为社会稳定发展,文化繁荣,诗歌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中心也由浮夸矫揉向现实主义转变。

安史之乱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的崛起,他们都是仕途不顺后被贬,远离京城,创作的作品更加接近平民,比如说《卖炭翁》、《捕蛇者说》等等,到了唐朝晚期,市集、乡村甚至是妓院等场所创作的作品越来越丰富,这代表着中国文化开始由上层社会的精英文化向民间文化发展。

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运动

总结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分水岭,也是中国社会变革的分水岭,由安史之乱发端,到宋朝建立,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变:

1、门阀特权不复存在,上层社会通过科举向万民开放,机会更加均等;

2、门阀政治瓦解,君权不再受到他们的限制,提升了中央集权,也加大了独裁的概率;

3、经济活动的开放催生了新的财阀、地主阶级,同时因为海上贸易发展迅速,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

4、农民不再被土地束缚,可以自由选择成为地主的佃户还是从事其他小农经济,军户也不再世袭,社会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力发展;

5、文学由上层社会进入民间,文学作品更加贴近基层民众,也更加有生命力,逐渐形成富有生机的明清小说。

相关文章:

明朝纺织机工具的改进,快来看看吧 04-22

中国历史重大变革期——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 04-22

明朝服饰有哪些 ——蟒服、飞鱼服、斗牛服和麒麟服 04-22

400 年前的明朝皇后凤冠,你们知道长什么样吗 04-22

大宋的都城有哪些?宋朝设有八个都城,是因为太“怂”方便逃命,还是意图北上? 04-22

明朝国公服饰 与宋朝官服相似,明朝公服科普 04-21

穿错衣服就要被抓?明朝穿戴竟还有这些讲究! 04-21

明朝才女有哪些,世家出身,才情堪比李清照,培养的孩子也个个拔尖 04-21

明朝大将李如松意外阵亡,让李成梁的计划完全落空,明末辽东局势万劫不复 04-21

明朝的亡国之君 ,傀儡皇帝光绪,为何常被人放在一起比较? 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