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唐朝时期的一次佛道之争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6 09:45:25    

唐终南山龙田寺护法菩萨释法琳


虞世南破邪论序碑帖局部

释法琳,俗姓陈,颖川(今河南许昌)人。远祖随官移居襄阳(今湖北襄阳)。少年出家,学兼儒释,博综词义。曾在江浙、湖北一带游学问道,文苑才林,无不涉足。而注重义旨,不尚浮华。野栖木食于青溪等山。昼则读诵佛经,夜则吟览俗典,故对于内外经籍史书、词旨文义,全都精通。而气度优雅,韬光养晦,神情飞扬,风神俊逸。隋末天下大乱,入关游化,流离八水,顾步三秦(「八水」、「三秦」均指关中)。曾与当地道士一起,谈道论法。过去在湖北时,曾读过道典,知其梗概,但末细加探讨。若不同其形服,不知其本情,很难体其宗旨,法琳乃暂时脱去法服,蓄起长发,博览儒家、老庄学说,并于义宁初年(公元六一七年)披上黄巾,穿起道袍,居于道观。法琳原就精通老庄学说,谈吐清奇,故很受道俗二界之崇敬。……唐武德初年(公元六一八年)再归释门,住于京城济法寺。

虞世南破邪论序碑帖局部

到武德四年(公元六二一年),有太史令傅奕,本是道士,深忌佛法,上表奏请废佛,所陈凡十一条,称言佛典荒诞不经,妖妄惑众,损国破家,没有什么益世的价值,请朝廷把佛教退回天竺,把僧侣放归桑梓,如此则家国昌大,儒道盛行。武则天皇帝让他上朝廷上与众大臣相辩论,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唐高祖乃下敕问道:「沙门弃父母之发须,去君臣之章服,利在何门之中?益在何情之外?损益二方面并请沙门作出解释。」

法琳对傅奕之奏请十分气愤,既然高祖请沙门作出解释,就据理抗争,上书奏道:「法琳曾闻至道绝言,岂九流能辩:法身无象,非十翌(指《易》之『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所诠。但四趣(指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茫茫,沉沦于欲海;三界蠢蠢,颠坠邪山。诸子迷恋火宅,凡夫溺而不出。大圣因之降世,至人所以显灵,大开解脱之门,示以智慧之路。于是佛陀辞亲爱而出家,东夏士庶厌弃荣华而入道。誓求了生脱死的涅槃法门,宏善立德以之报恩,这是无上的利益呀。虽然剃发易服,脱离世俗礼法,外表似乎缺乏对尊亲的侍奉,但内心为亲人消灾礼忏的孝心更大;礼数上似乎疏忽了对家园的报効,但实际上报恩祈福的功德更大。沙严的德泽广被,福沾幽显。上等人修行佛法而受益,下等人不敬圣教而受损;沙门以佛法济世惩恶,使恶人自新;以佛法度人劝善;则能感化大众……」这些就是其奏表之大体内容。但傅氏未等朝廷实施其废佛之奏请,就把其上奏之内容公诸于世,并广为流布,因其奏表中多有「秃丁」、「胡鬼」之语,因此,社会上很快就出现了「秃丁」、「胡鬼」等对僧人之蔑称、讥诮,佛教界面临一种严峻的形势。

僧侣中有识之上也纷纷而起,挥毫著论,各陈佛理,具引梵文,广示业缘,澄清是非。此时法琳乃广征博引,著《破邪论》二卷,其词曰:庄周云:「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老子曰:「域中四大,而道居其一。」考诸《诗》、《书》、《礼》、《乐》之致,忠烈孝慈之先,但欲序彝伦而事礼敬,至德唯是安上治民,要道不出移风易俗。孔子自卫返鲁,岂述解脱之言?六府九畴,未宣究竟之旨!案前汉《艺文志》,所记众书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莫不功在近益,俱未畅叙远途,都只局限于一生之内,非超出三世之表。遂使当见因果,理虽多而犹昏,业报吉凶,义其众而未晓。此之所言者,多属六合之事,五常之俗,故不免造作六趣尘劳之业,沉沦于世俗烦恼之流。

至于佛教所重之实相,乃无形无相、玄之又玄之本体,只有佛陀亲证其体,二边顿遣,万德皆融,不可以境智求,不可以形名取,所以能量法界而兴悲,揆虚空而立誓,示现秽土,降生王宫。现金色之身,吐玉毫之相。布慈云于鹫岭,则火宅之焰灭;扇慧风于鸡峰,则幽途之雾散。行则金莲捧足,坐则宝座承躯;出则天帝导前,入则梵王从后,声闻、菩萨有若朝仪,八部万神犹如侍卫;宣《涅槃》则大地震动,说《般若》则天雨四花;百福庄严,如满月之临沧海,千光照耀,似圆日之映宝山。狮子一吼,则外道摧锋,法鼓才鸣,则天魔稽首。是故号之为佛,乃法王也,怎能与周代李耳相提并论,与末世孔丘同日而语!所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千大千,全仰慈悲之泽。然而佛教理致深奥,假筌蹄而后语。教门善巧,凭师友而方通。统其教者,有八万四千法门。二谛十地之文,海殿龙宫之旨,无不流甘露于万世,垂至道于百王。其法近则安国利民,远则超凡证圣,只因机缘、时运不同,故有梵汉之殊。西土先沐佛泽,东土后闻声教。慈云东被,慧日普照,才有汉明帝梦金人于永平之年,孙权睹佛骨于赤乌之岁。于是,汉魏齐梁之后,佛教勃兴,燕秦晋宋以来,名僧辈出。或以神力救人,或以奇迹度人,或慧解开神,或通感适化,乃至足履刃而不伤,火烧经而不毁。民众趋之若骛,帝王崇信有加。这一切具诸典籍,历历可观,功垂将来,传灯永劫。

世人都说:「僧侣是绍隆佛法的佛子,佛则冥卫国家,百姓承泽,皇室蒙福,必无废退之理。」我大唐之有天下,乃应四七之辰,安九五之位,方欲兴上皇之风,开正觉之路,治致太平,永隆淳化。但傅氏所言(即傅奕之奏请废除佛法),对佛法极尽诋毁之能事,词秽语酷,为天地所不容,人伦之所同弃,恐亵渎圣览,不可具观。伏惟陛下,布含宏之恩,垂养育之惠,审其逆顺,辨其真伪。佛以正法委寄国王,陛下君临天下,乃绍隆佛法希望之所在。今谨呈上《破邪论》一卷,文有三十余纸,望能制颁天下,广为流布。法琳又以该论初出,意在宏通,若不广为传布,则士庶难识其道,乃上启太子及诸公卿大臣,情文并茂,言真意切,故使傅氏奏请废佛之事,因之而停止,遂得释门再开,佛法重弘,法琳其功也。

其时,东宫庶子虞世南,详细研读了法琳之《破邪论》,并为之作序。但傅奕仍不甘罢休,重向皇上进谗言,并与黄巾道士相勾结,各造邪论,贬斥佛教,煽动君臣,迷惑民众。武德九年(公元六二六年),唐高祖下敕沙汰僧尼,京城只置三寺,设一千僧人,其它的寺院则赐给各王公大臣,所沙汰之僧尼则放归桑梓。严敕既下,没有人再敢抗辩,五众(即佛门五众)哀号于道路,四民(即士、农、工、商)慨叹于城市。道俗惶惶,罔然无措。后来,高祖退位,唐太宗大赦天下,佛教才得以恢复。所以佛教重兴于唐代,又是法琳之功也。

法琳一生,正逢佛教处于多事之秋,为了挫败道教攻击和诋毁,他广览典籍,探索玄奥,著《辩正论》一部八卷,颖川陈子良为之作注并制序,序曰:「过去孔子入梦,十翼之理方彰,伯阳(即老子)出关,二篇(指《道德经》二篇)之义才显。钩深致玄,探赜索微,名言之所不宣,阴阳之所不测。虽能弥纶天地,妙出鬼神,但言未超出域内,何况法身圆寂,妙出有无,至理凝玄,迹泯真俗,体绝形相,累尽七生,无心即心,无色即色,筌蹄之外,岂可言诠?西伯(即周文王)被拘羑里而演《周易》,子长(即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故《易》曰:『古之作《易》,其有忧乎?论之兴焉,良有以矣。』」

有道士李仲卿、刘进喜等,并作论谤毁正法,世俗人士,或生邪信,法琳悲怜其盲瞽,遂著斯论(即《辩正论》),鼓兹法海,振彼词锋,各种谬论邪说,才被一一摧破。……

贞观初年(公元七二七年),太宗在南山大和宫旧宅建立龙田寺,法琳性好幽栖,止住于此寺。为僧众所推崇,担任寺主。悠游于山林之中,至贞观十三年冬,有道士秦世英,以方术邀荣,并进谗于皇室,诽谤法琳所著的《辩正论》讪毁皇帝的祖宗,有罔上之罪。太宗大怒,下敕沙汰僧尼,并要抓法琳问罪。法琳毫不畏惧,不待追拿,自诣公庭,准备以身殉法。至公庭后,法琳就被捆绑起来,皇帝亲自下诏责问,曰:「中国古来就有尊祖重亲之传统,为何广引形似之言,借陈下逊之喻,诋毁我之祖先,如此轻蔑皇族,罪在不赦。」

法琳正色答道:「……古人曰:『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古人依理而不依亲。虽亲有罪必罚,虽怨有功必赏。赏罚得当,故天下和平。老子习训道宗,德教加于百姓,恕己谦光,仁风形于四海。」又云:「……今刘、李所述,谤毁老氏之师,世人不知其非,故著《辩正论》八卷,以驳斥道士谬论邪说。六十余条,多出自史书典籍,实非谤毁皇宗。」太宗闻奏后,下敕云:「你所著之《辩正论?信毁交报篇》中宣称:『有念观音者,临刀不伤。』今宽限七日,让你称念观音,到动刑时再看看是否真能临刀不伤?」法琳既身陷牢狱,申述无门,遂把平生来所学经典及三圣尊名,铭诵在心,日日修行。

到期限已满那天,法琳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应对的办法。当皇上下敕问他:「今限期已满,今天就要动刑了,不知你有何所念?所念又有灵验不?」法琳援笔答道:「自从隋末之后,四海沸腾,疫毒流行,干戈不息,列强争雄,各擅兵威。后来李唐平定海内,天下遂得安宁,此实仰仗观音之力,势王之恩。此功此德,堪与上圣媲比。臣七日以来,不曾称念观音,唯念陛下。」侍御史韦悰问法琳:「皇帝下诏令你称念观音,因何不念,而说只念陛下?」法琳回答道:「观音圣鉴六道,天上地下,皆为师范,而大唐一统天下,四海清平,内外和睦,陛下子育万品,皇恩浩荡,如经上所说,正是观音。因为如此,所以只念陛下。另外,法琳所著《辩正论》,史料全都出自典籍,若有一句偏差,愿受刀斧之罚;陛下若顺忠顺正,法琳则可以不损一毛;陛下若欲滥杀无辜,法琳则难逃此劫。」审讯的人把这些报告太宗之后,太宗遂不加罪,下敕令迁徙四川为僧。当他行至百牢关菩提寺时,因疾而卒,世寿六十九。

白帝高过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法琳临终时,沙门慧序曾侍其左右,晓夕同衾,慰抚承接。命将尽时,伏在慧序之膝上。慧序恸哭哀号,泪如雨下。法琳入寂后,他遂召集关旁道俗,把他葬于东山之顶。植以高树,立以白塔,撰铭志之。过路之行人,遥望树塔,无不悲伤落泪。……

法琳所著诗、赋、启、颂、碑、表、章议、大乘教法,并诸论述传记,计三十卷,均情文并茂、义理幽深。他又善于应机示教,即事说法,言会宫商,义符玄理,实希世之奇才,佛门之法将也。

相关文章:

海蜇的保存方法, 春季吃凉拌海蜇,选白色的还是黄色的?认清3点,以后不会选错了 01-07

杜牧是唐朝人吗? 唐代诗人杜牧应该还有一个称号,那就是书法家 01-07

蛋黄油怎么保存 ?小小鸡蛋用处多,几个食疗小方快学习 01-07

明朝的神机营除火铳兵外,还配有骑兵、炮兵,它是怎样运转的? 01-07

明朝皇帝逃到“缅甸”也是明朝的国土?那么真相是这样吗? 01-07

大清末代皇帝 ——溥仪,你们都了解过吗 01-07

大萝卜储存方法,原来如此简单,牢记5个诀窍,萝卜不糠心,很实用 01-07

明朝杰出女性 ,她暗中操控朝局,皇帝都受其摆布 01-07

四大名捕是哪个朝代 《四大名捕》的传奇是真实存在的吗? 01-07

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明朝第一个宰相李善长,仅次于皇帝的权力 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