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宋幽州
历史上对幽州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随着朝代的更迭、版图的变化,幽州后来又被称为燕地、幽燕、幽云等。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地理方位的认知是通过星宿来确定的。
《汉书·地理志》中有记载:“燕地,尾、箕分壄也”。这里的“尾”指的是东方,“箕”则指的是东北。再加上《周礼·职方氏》中写道“东北曰幽州”,我们大致可以认定幽州在如今的东北地区附近。
经过考证,西汉幽州的地理位置,包括如今河北北部地区、中部沿海部分地区,以及北京地区、天津西线、辽宁大部分地区和小部分内蒙古东南边界......
北宋幽州的地理位置,其实和西汉大体类似,包括如今北京、天津大部分地区。因此综合来看,古代幽州的位置主要以北京为中心,向东北方向延伸范围。
在早期,《史记·五帝本纪》中就有幽州“以变北狄”的说法,这意味着:它一开始就是要承担抵御外族入侵的职责。
在北宋时期,由于幽州一带动荡,间接导致北宋的灭亡,可见幽州的历史意义。
二、幽州的的地理位置
此外,历史上幽州也是叛军尤为喜爱的一个驻扎点。为何如此呢?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地理位置必须先提一嘴,因为地形条件适宜。
《博物志》中有记载:“幽州地区却背沙漠,进临易水,西至军都,东至于辽,长蛇带塞,险陆相乘也。”其中“险陆相乘”,恰恰说明了幽州的险要之处。
而且幽州的地貌以山地为主,丘陵平原次之。地势呈现出西面、北面、东面三面高,并以此三面向中间和南面降低,幽州连绵的山脉也使得其地势更加特别。
如此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原内地“北方门户”的天然屏障,毋庸置疑也逐渐成为战略要地。叛军驻扎在此,同外界里应外合,便能轻易将北方的防御大门攻破,加速取得胜利。
这也和建都中原(开封)的北宋灭亡,内情能相互印证。
——幽州既然作为战略要地,必然深受中央朝廷的重视。西汉时期,幽州有着重要的边防作用,所以在国家政策上,其军事资源十分充足。
当时,驻扎在幽州的军队不在少数,汉宣帝一朝,赵充国“将四万骑屯缘边九郡”,这九郡当中就有三处属于幽州,总体而言,幽州拥有很大的军员数量。
同时,为能够更好地抵御外敌,西汉还在幽州设置了武库来储藏大量的兵器,特别设有专人负责日常安全管理。
为满足大量的军队驻军所需,大量的物资从中原调至边地,因此幽州的物资储备还是十分充足的。这些丰富的资源,一旦被占领幽州的叛军据为己有,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局势,使队伍得到壮大。
毋庸置疑,叛军要想造反,这里是绝佳的选择。
三、交通要塞
当然,优越的交通环境、完备的运输条件也是叛军喜欢驻扎的缘由之一——秦始皇实现大一统后,迫切地需要构建交通路网来巩固统一,于是修建驰道成为秦朝最具特色的交通成就。
驰道“东穷燕齐”,延伸至幽燕地区。从秦始皇、秦二世以及汉武帝巡行幽州地区,而皇帝巡行一般带有一定规模的仪仗队,我们可以看出幽州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
秦汉时期,幽州通往四方之路至少有是10条,通过这些道路,幽州“可抵全国各地”,因此它也成为通往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而完备的交通条件注定其具有运输条件也极佳,长城便是最好的佐证。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幽州一带便修建长城。秦始皇统一后,又将原先秦国、赵国、燕国的长城连接起来。我们都知道修建长城需要耗费庞大的人力物力。
因此,要想保证长城修筑的正常进行,就必须保障施工人员的粮草补给、工程材料等源源不断地运输,这又表示幽州具备良好的运输条件来满足建筑长城的需要。
西汉时期,长城依然投入使用,这说明在西汉时幽州的交通运输条件,依然能够为军队提供及时支援,但这就像是一把“双刃剑”......
在平时能够抵御外敌,维护领土安全,但一旦被叛军所利用,幽州便会转化为刺向自身的利剑,使得叛军更轻易地控制周边地带,获取胜利。这样的地方,叛军焉能不爱?
四、当地民风
不过若对军事姑且不谈,叛军对幽州的青睐,或许还与当地的民风有关。
幽州地区民风彪悍,《史记》中多次提到幽州民众勇而少虑,和赵地、代地的民风相似,而赵、代地区的人“好气、任侠为奸”。
这与燕太子“愚悍少虑,轻薄无威,亦有所长,敢于急人”的遗风颇有些相似,彪悍的民风造成幽州百姓对武力的崇尚。
先秦时期,便有军事家评价燕国:其民好勇;楚汉战争时期:燕人来致枭骑助汉,其中的“枭”便体现燕人勇武的特色。
同时由于幽州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生活的地区毗邻,故幽州民风或多或少也会受到游牧文化的影响,因此幽州群众也难免会融合游牧民族彪悍、尚武的文化习俗。
毋庸置疑,这般彪悍尚武的民风对提高地方军员素质也有很大助力——对于叛军而言,这些彪悍尚武的人丁,亦可以发展成自己的后备生力军,从而扩大自身影响力
——比如在北宋时期,由于幽州地区长期脱离北宋,幽州的汉民族意识逐渐淡薄,民族同理心开始缺乏,这使得幽州民众对被北宋收复这件事有消极、抵触情绪。
加上北宋收复幽州后,采取了一系列错误的措施,加剧幽州官民的反抗、不满,最终幽州地方武装首领反叛,加入叛军,成为北宋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可见,民风同样不容被忽视。
相关文章:
大白话 vim 教程--强制保存文件 01-09
唐朝的司马权力有多大呢?相当于现在什么职位? 01-09
WPS怎么更改本地文档的默认保存位置,不需要每个文档都是另存为 01-09
是谁灭了宋朝?从海上之盟到靖康之变,宋徽宗是如何一手葬送了北宋王朝? 01-09
唐朝发髻样式 ?唐朝发型若现代人用,个个都是“非主流”,发髻竟能梳几十厘米高 01-09
柿子太多又不知怎样保存?教你这三个方法,没有添加剂,比蜜都甜 01-09
清朝24功臣:一位汉臣,两位蒙古亲王 01-09
明朝皇帝朝服 ,你们都知道吗 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