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享太庙对于臣子来说是无上的光荣,能配享太庙者很多都是开国功臣,其他要么是立下军功或在其他方面有大功者才有资格,当然有些朝代的太庙还包括宗室和皇后。今天来说一说清朝配享太庙的26功臣:一位汉臣,两位蒙古亲王,二十三位王公大臣。

一位汉臣:张廷玉
张廷玉历经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是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张廷玉考中进士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逐渐受到康熙的重用官至刑部左侍郎;雍正一朝张廷玉位极人臣,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职,深受雍正的器重和信任,所以雍正去世前特意遗命张廷玉死后可配享太庙。
不过乾隆年间,三朝重臣的张廷玉却逐渐引起乾隆的不满,君臣生隙乾隆甚至一度免去了他配享太庙的优容资格,不过在张廷玉死后最终还是遵从雍正的遗命使其得以配享太庙。

两位蒙古亲王:超勇襄亲王策凌、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
清朝配享太庙的26功臣中除了有汉臣张廷玉,还有两位蒙古亲王,巧合的是这两人都是来自成吉思汗嫡裔的博尔济吉特氏,其中一位是喀尔喀蒙古的超勇襄亲王策凌,另外一位就是来自科尔沁蒙古的晚清名将博多勒噶台僧格林沁。
策凌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抗击准噶尔部的叛乱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多次大败准噶尔部并长期驻防漠北;《清史稿》称:“策棱忠而勇。”康熙将第十女下嫁于她,雍正九年(1731年)晋封为和硕亲王,雍正十年(1732年)光显寺大捷后赐号“超勇”,乾隆十五年(1750年)病逝后乾隆命配享太庙,谥号“襄”。

僧格林沁堪称是晚清朝廷最为倚重的名将,林凤祥和李开芳率领的太平天国北伐军就是败于其手,咸丰九年(1859年)的第二次大沽口之战重创英法联军,正是因为僧格林沁的意外战死,清廷无人可用,这才有了曾国藩湘军雄起的机会。

二十三位王公大臣
除了上述三人之外,其余二十三位王公大臣包括宗室12人:努尔哈赤的三位伯父武功郡王礼敦、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界堪;努尔哈赤的同母弟通达郡王雅尔噶齐、努尔哈赤的三个儿子礼烈亲王代善、睿忠亲王多尔衮、豫通亲王多铎以及侄子郑宪亲王济尔哈朗;此外还有皇太极之子肃武亲王豪格、代善之子克勤郡王岳托、康熙第十三子怡贤亲王胤祥、道光帝第六子恭忠亲王奕䜣。

除此之外还有11位开国功臣或在其他方面立有大功之人:开国功臣英诚武勋王扬古利、信勇直义公费英东和其子昭勋公图赖、宏毅公额亦都和其子忠义公图尔格,康熙朝平定吴三桂叛乱的主要功臣文襄公图海、雍正朝重臣文端公鄂尔泰、乾隆朝四大名臣文襄公兆惠、文忠公傅恒和其子文襄公福康安、文成公阿桂。
除了乾隆朝的四人有点水分之外,配享清朝太庙的其余大臣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比如开国五大臣只有费英东和额亦都入选,八大铁帽子王也有庄亲王硕塞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没有入选。
相关文章:
明朝南北榜案,不是科场舞弊案,朱元璋为什么要惩罚南方文人官僚? 04-14
为何明朝皇权明明是加强,明朝的言官们反而更有战斗欲? 04-14
明朝不为人知的北元,苟延残喘下的蒙古贵族 04-14
唐朝出家的皇子 :可怜的皇子,被叛军打得出家当和尚 04-13
引进红夷大炮,学侧舷齐射,明朝水师为啥看不上欧洲风帆战列舰? 04-13
关于中国历史24个朝代,你知道多少? 04-13
明朝官服品级和特色入手,看明朝官场的等级制度 04-13
明朝为什么会同时存在两套中央政府?金陵的背后是统治者怎样的用意? 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