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出自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彼时,已经成为了世界中心的大唐,国内的社会上不但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国外还是被众多的国家向往、崇敬的存在。
因而各国的商人、学者都纷纷被这个国家吸引,来到这里居住,就连精明的波斯人也不例外,甚至波斯国的皇室成员也因战乱逃亡来到唐朝,可见唐朝的包容、开放。
虽然唐朝的人们称呼他们为“大食”,但这些来到唐朝的波斯人没有受到歧视,反而拥有不小的社会地位,无论是经商还是做官均有他们的身影。
接下来,分析的便是流亡唐朝的波斯人。
一、唐以前的波斯来客
其实,早在汉朝时期,波斯便与中原有了联系,即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这个时候也是中原王朝与波斯国的第一次交往。
据《史记》记载此事:“……汉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於东界”,这里提到的“安息”便是指后来的波斯,可见当时的波斯国王十分的欢迎和重视中原使臣到来。
后来随着王朝的更替,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完善,渐渐的波斯和中原内地的联系加强,如南北朝时期,波斯使节来华了十多次,其还与南朝梁、北魏、西魏等多个国家建交。
有文献记载当时的交流盛况,“自葱岭以西,……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可见魏晋时期“中波”关系进一步加强。
特别是文化、商贸上的交流愈发的频繁,这使得波斯商人一度垄断了东方的丝绸贸易,成为了沟通东、西双方的纽带。
彼时,不少被繁荣、先进的中原文化、精致有趣的商品迷花了眼的波斯人选择留在中原内地生活。
鉴于波斯商人本身的精明能干和擅长经商,其闻名中原历代的封建王朝,许多看重他们才能的统治者对其许以承诺,让不少的波斯人心甘情愿的留着了中原生活繁衍。
二、唐朝的波斯人
1、波斯的消亡
话又说回来,虽然唐朝以前有波斯人留在中原定居的情况,可这毕竟是少数,但在唐朝时期接收的波斯人中却包括了普通的商人、王孙贵族等不同阶级的存在。
这不正常的现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原来,在唐朝结束战乱刚刚和平建立的时候,西边的波斯等地也同样的也陷入了政治威胁、战争当中。
据悉,最初的波斯帝国十分的强盛,其最为鼎盛的时期还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的大国,就连古罗马帝国也需要避其锋芒。
可是要知道世界上没有永恒传承的王朝,波斯帝国最终被后来的亚历山大帝国取代,之后其又分裂为安息帝国和萨珊波斯两个国家,而文中提到与唐朝交往密切的波斯人便来自萨珊波斯。
后来萨珊波斯彻底的取代了安息王国,可惜的是国内和平日子没过多久,萨珊波斯的政治便慢慢的腐朽。
特别是萨珊波斯末期时,前任国王耽于享乐和继承人之间的不断内战,再加上其与东罗马长达70年之久的战争消耗让波斯人民苦不堪言的影响,使得本国国力衰弱。
与此同时,阿拉伯人因宗教信仰问题疯狂对外扩张,趁机入侵萨珊波斯境内,这让当时刚上任的波斯国王伊嗣俟三世恐慌、忌惮不已,连续3次派使者入唐求援。
后世的《旧唐书》中还描述了阿拉伯帝国朝代更替的血腥史,如“……至末换。末换杀其兄伊疾而自立,复残忍,其下怒之。……生擒末换,杀之”。
回到之前的话题,阿拉伯帝国的崛起让萨珊波斯倍感威胁。
事实上也是如此,在其入侵波斯不久后,波斯便无力抵抗,渐渐的被阿拉伯人蚕食占据,最后波斯国王不断的往东边逃亡,最终被杀,据《新唐书》描述此事:“为大酋所逐,奔吐火罗,半道,大食击杀之。”
至此,萨珊波斯亡国。
2、流亡到唐朝
最后,从波斯国王的逃跑路线便可以看出,他们初期想要逃到唐朝,寻求庇护,而其子卑路斯也不例外。
实际上,关于波斯王子卑路斯等流亡者逃亡唐朝有两种说法。
其一,《新唐书》曾写道,“子卑路斯入吐火罗以免,遣使告难。”那时波斯灭国后,波斯王子拜卑路斯和一大批波斯人来到唐朝,期望得到庇佑的同时,还想要获得唐朝统治者的军队支持他们复国。
但唐高宗最初没有答应波斯王子的复国要求,后来在波斯王子的再三恳求下他才派人去了西域地区,将疾陵城作为波斯的都督府,封其为都督,为防止有变让他的儿子泥涅师则在唐朝为质子。
不久,疾陵城又被阿拉伯人灭亡。
眼见复国无望的卑路斯被驱逐逃到唐朝之后便彻底在唐朝定居了,这时的他被唐政府封为右武卫将军,最终在长安得病去世了。
与此同时,唐朝的大官裴行俭提到“今波斯王身没,其子泥涅师师充质在京。望差使波斯册立,即路由二蕃部落……”,果真,唐朝政府假借护送泥涅师(其已被唐朝封为波斯王)回故土复国的事件掩护,在途中突袭西突厥和吐蕃联合的军事力量。
由此可知,唐朝政府并不是真想帮助波斯复国,也不在乎这个在当时看来的大国消亡问题,而是为了自身国家的利益。
其二,《旧唐书》中则记录了卑路斯先后被大唐政府封为了右武卫将军和左威卫将军,没有回到故土,以至于当时西域还形成了西部独存的局面。
但要明白,当时的阿拉伯人十分凶残的将波斯吞并,就连王子都流落民间逃亡东方,自然不可能为其保留一部分西方的领土。
因此,《新唐书》的记载更加合理和准确,但无论哪种说法,均记载了波斯王子卑路斯逃亡大唐的事情,可见其的真实性。
此外,波斯的灭亡也让波斯人不得不向东边逃亡,这也导致了“波斯东迁”事件的诞生。
彼时,波斯来使并没有随着波斯国的消亡而消失,反而愈演愈烈,甚至在唐玄宗时期出使高达16次。
这些波斯使者包括了波斯灭国后残余的人及其后裔、波斯胡商等,他们以波斯贡使的名义前往唐朝交流、交易经商,最后大都选择定居在唐朝境内,不再回到故土,更有甚者的足迹遍布唐朝的大江南北。
这都得益于唐朝包容、开明的社会风气,唐朝的统治者不拘于其的来历和身份,只要是拥有才华和能力,便能够得到当地官员的接待和基本的衣食无忧保障,流亡的波斯人便是被这样友好的对待。
甚至已经成功在唐朝落户的波斯人,他们还会被选入武官,按照能力和地位授予官职,成为十六卫大将军下属,如前面提到的波斯王子便是直接被授予了右武卫将军的职位。
3、流亡在唐波斯人生活
前文提到唐朝时期,波斯虽然灭国,但其与唐朝的交易却达到了顶峰,而且这个时候许多波斯人都因为唐朝诱人的条件选择定居在此处生活。
事实上,除了上述提到的那类“波斯官方使节”外,还有一些其他流亡的波斯商人、旅客,通过丝绸之路来到唐朝赚钱、欣赏不同于他们国家的‘异域’风貌。
此时,见识到了唐朝的开元盛世、贞观之治繁荣景象的波斯人,一想到自己国家的不复存在,愈发的流连忘返。
虽然唐朝有优待东迁逃亡的波斯人,但真正能够成为官员的还是少数,大多数普通的波斯人最后都成为了商贾,即选择了他们的老本行——经商。
这造成了唐朝流传下来的许多壁画当中,出现的波斯人都是商人的形象,就连许多文献也记载了波斯人精明重利和重视信誉的特点,可见波斯商人形象深入唐朝人们心中。
另外,留着唐朝生活的波斯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因此,来到唐朝的波斯人有着双重身份即其不但是商人,还是僧侣。
他们为了信仰(宗教)的发展,除了向当地的百姓传播教义外,不差钱的他们还修建了许多的庙宇。
例如:《唐会要》中提到“贞元十五年四月,以久早,令摩尼师祈雨”的记录,可见当时的波斯人在包容的唐朝境内繁荣了信仰,这导致了后续唐朝社会上的景教寺院林立,就连如今流存的寺院遗址还能看到当初留下的痕迹。
由此可见,流亡在唐朝的波斯人生活的比较不错。
三、结语:
虽然早在唐朝以前,便已经存在波斯人定居中原的情况了,但到唐朝之时,由于波斯国的灭亡,使得大量的波斯人东迁,一时之间大唐境内的波斯人暴增,甚至在唐朝中后期,形成了一股颇有势力的波斯遗民群体。
总的来说,流亡唐朝的波斯人,只要不是好吃懒做之人都能生活的很好,甚至一些人比土生土长的中原大唐人得到的优待还多,可见自古以来我国便拥有着优待外邦的历史渊源和礼仪文化。
无论种种原因,唐朝不但接受了这些波斯逃亡者,还给予了他们不少优待,这为后世的人们展示了大唐宽容、不拘一格的风尚,让后世人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万国来朝,备受推崇的王朝格局。
相关文章:
古代皇帝的尊称?两只手都数不过来,叫错了要掉脑袋 12-24
唐朝到元朝最美的58幅花鸟画,大开眼界,美到心醉!收藏啦 12-24
几乎得罪了半个明朝的冯保,是怎样完成的自我救赎? 12-24
龚自珍是哪个朝代的 用一首“马屁诗”成名人,短短28个字,夸人夸到了心尖上 12-24
唐朝4个时期 ,一段一句代表作,诗与英雄俱留名 12-24
了解各种葡萄酒的保存温度和最佳饮用温度是否相同? 12-24
唐朝最阴险的奸臣:陷害忠良,差点搞垮朝廷,郭子仪都怕他 12-24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瓷器特点,本文带你初窥一二 12-24
中国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明清时期戏曲,在明清的兴衰起落 12-24
看历史如何读懂复杂的唐朝官制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