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古代文学」隋朝文学作品有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71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3-17 08:44:22    

知识点概述

隋朝文学是南北朝的延续和唐代的先驱。有隋一代的文学场域仍在宫廷,诗歌领域以北朝旧臣南朝文人两类群体为主,前者有杨素、卢思道和薛道衡等,后者有虞世基、王胄、诸葛颖等。散文方面的成就则相对有限。总体而言,尽管隋代文坛兼有“清绮”和“气质”两种文风,但齐梁文学的影响力与辐射力逐渐扩大,最终盖过了北方本土文学。

特征分析

一、就诗歌而言,隋代主要有两类诗人群体。

第一类是北朝(指北齐、北周)旧臣,以杨素、卢思道和薛道衡为代表。

杨素:其作品被评为“辞气宏拔,风韵秀上”“雄深雅健”,是典型的北方诗风。杨素的诗歌以边塞题材见长,如《出塞二首》其二云“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可谓以苍凉之笔发悲戚之音。

卢思道:集南北诗风于一身。其诗作采用融合边塞、军旅、闺怨的“思妇-征夫”模式,同时洗去轻艳的色彩,表现为“音响格调,咸自停匀;体气丰神,尤为焕发”。其著名的《从军行》,恢弘流转,开初唐七言歌行之先河。

薛道衡:受齐梁余风熏染颇深。著名的《昔昔盐》有“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句,可谓富丽精工,宛转细致;小诗《人日思归》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将含蓄不尽的思念娓娓道来。

第二类是隋炀帝身边的南朝(梁、陈)文人,如虞世基、王胄、诸葛颖等。这一文人群体延续南朝尚绮丽的一面,应制奉和之作所在多有,故而多陷入为文造情、无病呻吟的泥淖。相对而言,隋炀帝本人的诗作更为高妙,如《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写道:“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这已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宫体诗的华丽外衣,并影响到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二、隋朝在散文方面的建树几乎无甚可道。骈文于六朝以来逐渐兴盛,又通过徐、庾二人达到鼎盛。隋代的骈文承六朝浮靡之风,但后继者亦步亦趋却无所进益,而散体也未能振起。对此,隋文帝曾提倡“公私文翰,并宜实录”,讲究文章的实用性;李谔也呈《上隋高祖革文华书》,反对骈文。这些倡议虽触及前代文学的弊病,本质上则都是反文学理论;虽然并未转变时代风气,但在这类思想的引导下,隋代文学的平庸却几乎是必然的。

加深印象

隋朝文学是学界公认的“未成气候”,因而只起到一个“桥梁”的过渡作用。就此,我们可以先从以下两个维度思考:

①文学的整体风气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从政治背景、文学观念等出发)

②代表作家有哪些?作品艺术特征是什么?

把握这两点,大致框架就搭好了,这时再进一步思考:

①其文学有何缺失之处?当时有没有出现文学改革的倡议或措施?效果如何?

②有没有疏离于时代风气的作家?(比如,隋代在野之人孙万寿的《远戍江南寄京邑好友》《东归在路率尔成咏》等,就是情真意切的质实之作。)

这一思考框架适用于对任何朝代文学的整体把握,同学们可以试着用一用。

相关文章:

明朝国公服饰 与宋朝官服相似,明朝公服科普 04-21

穿错衣服就要被抓?明朝穿戴竟还有这些讲究! 04-21

明朝才女有哪些,世家出身,才情堪比李清照,培养的孩子也个个拔尖 04-21

明朝大将李如松意外阵亡,让李成梁的计划完全落空,明末辽东局势万劫不复 04-21

明朝的亡国之君 ,傀儡皇帝光绪,为何常被人放在一起比较? 04-21

八百年前,明朝的衣食住行方面是如何炫富的? 04-20

明朝相当皇帝身边的大内侍卫?只会功夫不行,还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04-20

宋朝的gdp占世界80%?英国经济专家:一个以讹传讹的历史谣言 04-20

明朝上的十大灾难(七)甲申之变 04-20

唐朝疆域划分 :西到黑海,南抵印度洋,北至北冰洋 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