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唐朝的宰相是什么职称?一共有几个宰相?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3 10:00:47    

唐朝中央政权的主要机构是三省六部制。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中,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地位最高,权最重,常道皇帝疑忌,故自南北朝后期以来,时常空缺。

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尚书令,此后尚书令官名虽存但不实授,地位较低的左、右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

唐初,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的长官侍中(二人)和尚书省的长官左、右仆射都是宰相,一起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


因三省长官地位显赫,朝廷不轻易授人,为弥补宰相的缺额或增加宰相的人数,皇帝往往指定自己信任的和品级较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

这些官员要例加“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号,说明他们也是宰相。

高宗以后,尚书左、右仆射也要加“同三品”名号,才能参加政事堂会议,不加此名号就不再是宰相。

左仆射-房玄龄


皇帝挑选一些低级官员任宰相,进一步削弱尚书省的职权,都是为了便于控制,以防止大权旁落。

在君主专政时代,国家权力是通过皇帝颁发诏令执行的。大体说来,中书主起草诏令,门下主审议诏令,是决策机构。中书令或由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议决之事,交其属下中书舍人起草诏令。中书舍人凡六员,在制作诏令过程中,可互相商量,并允许“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省拟好诏令后,门下省。门下省发现中书所拟诏令有违失,可以驳正,封还中书重拟,即所谓“封驳”。门下省属官给事中甚至有权在中书所拟诏令上进行涂改,驳归中书重写,此称“涂归”。

右仆射-杜如晦


中书所拟诏令经门下省审议合格后,由侍中向皇帝进呈“画敕”,表示认可。后门下省将诏敕转尚书省。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贯彻各项诏敕和政策。

相关文章:

全国罕见明朝古民居,被誉为“陇上第一豪宅”,免费开放就在天水 04-17

明朝纪姑娘的善良,既保全自己也护了明朝国运 04-17

古代的朝代更替 五千多年,9个王朝兴衰规律,谁主沉浮? 04-16

明朝的兵器四大发明:导弹、水雷,地雷,榴弹炮 04-16

唐朝开国第一功臣:与李渊亲如兄弟,为何却被流放至死 04-16

明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都有谁?他们都有什么功绩?战功最突出的是谁? 04-16

明朝冠礼代表什么意思,其过程有哪些步骤 04-16

唐朝吃相最难看的贪官,修祖坟累死县令,要升官献上妹子 04-15

科普:明朝流通的货币体系主要有哪些? 04-15

揭秘明朝五大军备神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