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这首《劝学诗》在宋朝时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是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专门作出来鼓励百姓们努力读书的广告宣传语,只不过,诗中的语句过于直白,直截了当的以财色勾引人们读书,在宋朝时虽然人人都喜欢,并以此激励自身,但在后世王朝,对这首诗的评价可并不怎么好。
明朝名将戚继光因当时的儿童启蒙教材把这首诗收录其中,很愤慨地表示:"此等言语一入胸中,便是沦洽骨髓的病疼,一味只于声色势力上钻求之,而望其壮长学做圣贤,吁!亦难矣!心术之坏,莫非此篇为之作俑也",戚继光认为青少年的价值观未定论之前,用这首诗会教坏他们。
清朝文人杨光先更是在其所写的著作《尊圣学疏》中直言:"追论宋室变华为夷,皆学之罪;坏万世人心道术,由宋真宗劝学之歌",把整个宋朝的沉沦都归咎于这首诗。
从古代儒家主导的道德价值观来看,这首诗确实会使人心不古,把读书成功与否用财色来衡量,相信宋真宗也知道这一点,可他为何还要这么直白地去勾引天下人?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为赵宋的统治找盟友。
科举起于隋唐时期,但那时的科举并不成熟,每次考试录取的人数少不说,录取谁也都把持在权贵手中,考卷糊名制没有普遍使用,寒门出身的读书人在科举前需要去权贵家中投献自己写的诗词或文章,展示才华的同时,也是卖身投靠,等于是先要和权贵结成政治上的同盟或依附关系,才有可能在科举考试时考中,说到底,隋唐时的科举还是贵族政治的延续。
到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虽然制定了以文御武的策略,努力提高士大夫的地位,也想以平民政治代替贵族政治,但因为宋太祖是谋夺后周孤儿寡母的江山,政治上要得到认可,就必须拉拢绝大部分权贵,至少在皇位和江山稳固之前,不能让权贵们觉得自己会过河拆桥。
且宋太祖执政时期,首要目标是剿灭南北各个割据政权,并在完成初步大一统后,试图夺取辽国治下的燕云十六州,因此,需要的是稳定和团结的内部环境,只能暂时容忍从隋唐至五代延续下来的部分权贵继续掌权,无法也不适合通过科举改革让平民政治走上前台,宋太祖时期的科举依旧没有严格执行科举糊名制,只不过稍许杜绝了权贵们对科举的影响。
宋太祖之后是宋太宗赵光义执政,"烛光斧影"的发生,让宋太宗坐在皇位上也不是那么理直气壮,他同样要拉拢和安抚满朝权贵,特别是太平兴国四年时,宋太宗以举国之力北伐燕云,结果在高粱河被辽国打得惨败,试图用收复燕云的功绩证明自己取代宋太祖是正确的谋划也全部泡汤。
宋太宗在高粱河之战后威望大损,因此对于科举改革也是顾虑重重,毕竟,科举改革是要从权贵们碗里夺食,他也害怕引起反弹,宋太祖到底还是留下了几个儿子,所以,宋太宗执政时期,虽然增加了科举取士的规模,录用的数量是宋太祖时期的几十倍,但对科举的弊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底层读书人还是考不过权贵。
宋太宗之后就是《劝学诗》的作者宋真宗了,到他执政时期,宋朝已经经过了两代三朝,政局逐渐稳定,老赵家的皇位已经很稳固,且因为"澶渊之盟"的签订,外部威胁也暂时失去,宋真宗可以专心把目光转向内部,于是,宋真宗时期对科举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宋真宗时期的科举,除了严格执行科举糊名制的同时,还首创了誊录制,为了防止考官从笔迹和提前准备的暗号中以权谋私,所有的考卷在封印后全部由专人抄录一遍,抄录的副本给考官审核,以此杜绝营私舞弊,宋太祖和宋太宗时期想做而没有做到的科举公平性在宋真宗时期得以实现。
宋真宗大搞科举改革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维护科举考试的公平性,真正为国选才,但更深层次的目的就是摒除权贵通过科举的弊端大量走进官场,最终以平民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当天下大部分普通人都认可赵宋的统治时,少数权贵也无法轻易的改朝换代,宋太祖和宋太宗这两代帝王未竟之业将由他来完成。
但科举的公平性解决了,可还有一个问题让宋真宗头疼,当时还是在使用雕版印刷术,读书的成本很高(毕昇生于宋太祖时期,是在宋仁宗年间才发明活字印刷,且在宋朝时没有普遍使用),一般人还真学不起,平民和寒门子弟在学习知识这方面,相比起不差钱的权贵来说,非常吃亏。
可宋真宗也无法给全天下的平民读书人去提供书籍,皇家也未必有余粮,只能采取鼓励的方式让平民和寒门子弟自己想办法砸锅卖铁去求学,付出成本当然想要有收获,有哪些收获?除了能做官外还有什么?于是,《劝学诗》适时出现了,诗中赤裸裸地宣扬科举高中后你能得到什么,良田、豪宅、金钱和美女应有尽有。
诗中描述的奖励给了普通家庭供养家中子弟读书的积极性,想做官?砸锅卖铁去读书,想发财?砸锅卖铁去读书,想要美女?砸锅卖铁去读书,用一首诗激励平民子弟考科举,有了直接和明白的利益诱惑,大家伙省吃俭用投资吧,家中出一个进士,啥都有了。
有了《劝学诗》,还是皇帝亲自出面打广告,诗中的一切都变得更真实可信,宋朝的底层读书人开始大量涌现,科举的公平性也保证了他们能够凭借才华成为人上人,平民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由宋真宗时期真正开始,此后,宋朝的历任皇帝也几乎按照诗中描述的那样,把富贵给了新生的士大夫阶层。
不管后世如何评价《劝学诗》的好坏,至少在宋朝,他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北宋灭亡后,南宋能继续存在,不就是残存的士大夫们依旧坚决拥护对他们特别好的老赵家继续做皇帝?宋朝成为有史以来文治最好的朝代,也和老赵家苦心收买读书人有关,换个朝代,谁敢认可和提出"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说法?
相关文章:
明末清初的皇帝:崇祯为何输给皇太极? 12-28
赵构为什么能成为南宋的开国皇帝?一起来看看吧 12-28
南宋北宋的首都在哪?北宋灭亡后,南宋为何选择定都杭州,而不是南京? 12-28
唐朝的陇右是哪里? 唐朝时极度重视的军事地域——陇右,究竟有多重要? 12-28
白米饭是什么朝代有的 哪些朝代能让老百姓吃上白米饭和馒头? 12-28
明代妇女穿什么衣服?明朝服装女子特点和分类 12-28
南北朝是宋朝吗?南朝的宋、齐、梁、陈的朝代更迭,一起来看看吧 12-28
明朝男装汉服有哪些形制?明制汉服男装搭配 12-28
黄宗羲是哪个朝代的 :从万历年间活到康熙时代,被誉为明朝最后一位大师 12-28
“摇摆的宋朝”:奠定了北京成为帝都的历史必然!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