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明朝的保安机制,九门提督的权力更能巩固皇权
在清朝时期,有一项官职叫做九门提督,这个职位的全称叫做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是清朝驻守京城的武官官职,主要职责就是驻守皇族居住的北京城,这是在康熙年间设立的一个官职。既然他叫九门提督,那他掌管的就是九个城门,这九个城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九门提督掌管的就是这九个城门的守卫以及门禁等各方面的问题,这是清朝专属的一个职位,在明朝时期也有类似的机构,但却不叫九门提督。明朝与它有相似功能的职位叫做御林军统领,实际的职能就是皇家禁卫军,与九门提督的任务相似的是他们掌管的是整个京城的安全问题。
除了御林军统领之外,明朝时期其实有与九门提督更相似的职位,只不过它没有在整个军事体制当中正是存在过而已。这个职位就是提督九门内官,也叫做皇门官,主要是有一些比较受皇帝重视的太监来担任的。这些太监的任务就是看管皇宫各大城门,当然他们主要的作用是监察那些守卫的工作,毕竟具体的守卫安全的工作还是要士兵来干的。只不过相比起明朝的这种机制来说,显然清朝的九门提督更能够巩固皇权,加强皇权的集中性。

九门提督的历史属性
根据记载,九门提督统领满、蒙、汉军八旗步兵和京师绿营的马步兵(即“巡捕营”),所部的具体任务是分泛驻守(“泛”指基层的军队编制)、稽查城门、缉捕盗贼、申禁巡夜等。九门提督就是这些守卫军的统领,他们的职能很像现在的警察局,不过他们是皇家特备的警卫队,主要负责在京城中的皇室的安全问题,只不过和现在的警察局的职能非常相似而已。九门提督的警察职能表现在,他率领的军队还要负责京城的武装警卫;侦缉捕查;诉讼及断狱;对京城人口进行社会管理;消防及其它任务此外,步军统领衙门还担负其它一些“警察”工作。如执行禁令时的街道戒严,官员皇室出巡时的“清道”与“迎送”、礼炮的鸣放与守卫,到了清末,步军统领衙门甚至还负责来京外国人的查验及管理工作。
相比于清朝用九门提督来统领整个皇城的安保问题,明朝的皇城统领显得更为复杂。明朝不仅仅有特务机构来保障皇城的安全,同时还有御林军来守卫整个皇城,相比于清朝九门提督统领的人数来说,明朝时期的禁卫军甚至达到了几十万的人数,所有守护皇城的部队加在一起,随时可以颠覆整个王朝的统治。也就是说,,一旦有人控制了明朝的禁卫军,几乎就是控制了这个权力中心。这对于皇权来说是非常具有威胁性的一个存在,而相对的九门提督的属性决定了它的职能,九门提督所统领的部队只有3万多人,而且有不同的部门分别管理不同的事物,其实九门提督有造反的心思,也没有反叛的能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的集中,维护了清朝皇帝的统治。

编制问题
《明史》记载:“京城巡捕有专官,然每令锦衣卫协同,地亲权要。”还有关于编制的记载,“防五城兵马司地方,每季委千户一员,百户十员,旗校二百五十名分管。城外地方,千户五员,百户十员,旗校二百五十名分巡,各缉捕盗贼。”相比起清朝的制度来说,明朝防卫整个北京城的军队多而繁杂,除了规定的一些军事队伍之外,还有明朝各个皇帝设立的一些特务机构,在保卫整个皇城的安全。甚至因为这些特务机构的权利只属于皇帝的原因,明朝的整个京城的安全部队都要受他们的管制。明朝时期除了镇守各个城门的部队之外,他们还另外分批出了一些用来保卫百姓安全捉拿盗贼的部队,被称为兵马司,各种各样部门的确立分散了一定的权利,但同时也给了一些官员不必要的兵权,兵马司在嘉靖时期甚至达到了万人的数量。除此之外,还有锦衣卫的特务机构以及其他防卫部队兵力也在逐年上升,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在外打仗冲到一线的士兵数量,甚至都没有京城守卫军的数量多,守卫京城的部队数量甚至达到了几十万之多。据记载,在外围共同保卫京师安全警卫的部队还有规模庞大的京营军,朱棣当上皇帝迁都北京后,驻京的兵力达到了72卫,人数达80万。

根据记载,清朝的九门提督统领的部队的编制如下:“步军统领衙门除衙门本部外,还下设八旗步军营、巡捕五营、内外城十六门管理机构和白塔山信炮管理部门。步军统领之下,设有左、右翼总兵各一人与步军统领同堂办公;八旗步兵营则设有左、右翼尉各一人(秩正三品)。八旗步兵营主要驻守内城。”相比起明朝的京城守卫部队势力繁杂的情况来说,清朝由九门提督统领的步军队伍显然功能更为全面,而且安排职务更加合理清晰,不会存在多个部门权力之间互相倾轧的状态,在提高了效率的同时又降低了使用的士兵数量,就加强了当时皇权的集中性,同时又消除了潜在的军事威胁。到了康熙晚年的时候,就没提顿所统领的京城守备部队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了,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彻底断绝了某反的可能性,就连当时北京城外的郊外地区也在他们的管辖范围之内。

对于皇权更迭的重要性
据记载,“崇祯二年(1629后),崇祯帝任命太监沈良佐、太监吕直提督九门及皇宫城门,太监李凤翔总督忠勇营,提督京营。……崇祯十五年(1642年),崇祯帝决定罢撤宦官提督京营。崇祯十六年(1643年),崇祯帝又决定将京城兵权交给宦官,任命太监王之俊提督捕营,任命王承恩督察京营戎政。”在明朝末期的时候,整个皇城的守卫工作全部都落在了太监的手中,这也是后来明朝的皇城屡屡被攻破的主要原因,同时太监掌握着整个皇城的安全防卫问题,就相当于赋予了他们决定皇位继承人的权利。毕竟他们一旦把某一支军队放入北京城的话,那么这支军队的首领必然能够夺得皇位,当年李自成之所以能够进入北京城,少不了这些宦官的支持。也就是说崇祯皇帝等同于把皇位的更迭权力交给了这群宦官,这只能说明明朝的灭亡不是没有原因的,皇帝根本不了解北京亲禁卫军的重要性,崇祯也同样不了解这个禁卫军的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到了皇城被攻破的时候,北京城的禁卫军甚至发不出俸禄,这也是他们放弃抵抗的其中一个原因。“崇祯年间,全面由宦官掌管京师禁卫军,这在整个明代也是十分突出的但实际上,宦官并不懂得军事,他们做事的动机就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威福。这也是造成禁卫军军心涣散的一个重要原因。”

清朝时期隆科多曾经担任过九门提督这个职位,而也正是因为他掌握了整个皇城的守卫对部队调配的权力,才使得雍正皇帝能够顺利的登上皇位。当时康熙皇帝即将去世的时候,不仅仅把朝廷中的重臣召集到自己的身边,同时也把身为九门提督的隆科多招到了自己身边。隆科多还有另一个身份,他不仅仅是九门提督还是雍正帝的舅舅,所以在康熙去世之后,他就立刻禁言,想要让雍正赶紧登上帝位来稳定局面,等稳定下来之后再给康熙发丧。据记载,“为防止发生变故,时任步军统领的隆科多命铁骑四出,自十四日至十九日关闭京师九门,全城实行戒严,直到二十日雍正即皇帝位,步军统领衙门才解除了京师戒严。”在雍正帝继承皇位的整个过程之中,身为九门提督的隆科多的贡献最大,他第一时间封锁了所有人的消息来源,等到雍正真正登基成为皇帝之后,所有的一切都成为定局了,他才让其他人知晓了这件事情。

相比于清朝的九门提督来说,明朝的禁卫军拥有更大的权力,它甚至能够颠覆朝代的更替。清朝的九门提督虽然掌控着一定的权利,但是想要真正的做出一些叛逆之事是几乎没有可能的。所以说明朝守卫整个皇城安全的部队甚至可以不受皇帝的控制,在某些时候甚至能够颠覆皇权,而清朝的九门提督是步军的统领能够调配军队,但也仅限于这几万人而已,除此之外,皇帝手中仍然掌握着其他在京城郊外驻扎的部队兵权。所以从九门提督这一职务的职权,我们就可以看出,清朝的君主集权制已经比明朝有了鲜明的进步,这也是明朝能够被清朝攻破,而清朝却能够拖着衰败的身体,依旧前行很长一段距离的原因。
相关文章:
唐朝出家的皇子 :可怜的皇子,被叛军打得出家当和尚 04-13
引进红夷大炮,学侧舷齐射,明朝水师为啥看不上欧洲风帆战列舰? 04-13
关于中国历史24个朝代,你知道多少? 04-13
明朝官服品级和特色入手,看明朝官场的等级制度 04-13
明朝为什么会同时存在两套中央政府?金陵的背后是统治者怎样的用意? 04-13
明朝公爵俸禄:功封,恩封与追赠的公爵的收入,远超宗室郡王。 04-12
明朝二千料宝船就傲视东亚,郑和大船的军事装备会有多强? 04-12
明朝官员常服与吉服,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04-12
明朝的统治时间 ?有几位皇帝? 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