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明朝的军户制度有那么多问题?为什么可以延续200多年?

2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19 12:09:15    

话说公元1368年朱元璋同志在南京城建立起来了大明帝国,作为帝国第一任老板,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几十年打下来的江山,天天晚上都睡不着,生怕别人把他抢了,为了让帝国永远强盛下去,作为缔造者的朱元璋可谓是绞尽脑汁,想了许许多多的方式方法。作为一个刀口上舔血、从尸山血海里摸爬滚打出来的领导,朱元璋对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当然是知道的。所谓国之大事,惟祀与戎。就在大明帝国成立后,朱元璋出台了一个政策,即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军户制度。具体操作如下:

他把跟随自己多年打仗的老兵划入军籍,规定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永远承担为国家服兵役的义务,一句话就是,不管你想不想当兵,老爸死了儿子上、儿子死了孙子上,如果没生儿子,那就招上门女婿接着上,如果连女儿也没有,那就侄子上,总之除非你家里全死光光了,国家才会把你的军籍从兵部的名单上划掉,这才算是退伍了。除了这些老兵外,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强征了200万户成为军户,这些新征的军户,与那些老兵享受一样的待遇。成为军户的家庭,不仅要累世当兵为国服兵役,而且一应开销全部自己解决,朱元璋不提供军饷和津贴(这他妈也太抠了吧)。当然,作为补偿这些军户家里是免交赋税的,而且在军营附近还可以分配一定的土地供军人耕种,平时种地、战时打仗。朱元璋美其名曰“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军户制度从一开始实施,就出现了种种问题,当然一般开国之初,朝廷还比较强力,军户们虽然过得不得劲,但也凑合着过,再加上还有家里免交赋税的优待,其实日子比一般的老百姓过得还好一点。时间一长尤其是太平盛世的日子过久了,军人的地位就大不如从前了,再加上土地兼并严重,军户们手里的土地越来越少。按说军人手里有刀有枪,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去抢他们的地,活腻歪了是吧。普通人是不敢,但军官敢呀,时间一久,军人都成了军官的打工仔,关键还没有工资的那种。军人的温饱都解决不了,至于他们的战斗力,想想也就可想而知了。

到了嘉靖年间,帝国理论上还有200万人,但真正在编的不到一半(大批量的逃亡成为流民),就算是没逃亡在编的军人,也是一群战斗力极其低下的农民,这样的军队想打胜仗,你觉得可能吗?以至于区区几个倭寇,就能搅动帝国东南富庶之地长达十年。

军户制度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其实解决方案很简单,实行募兵制就可以了。但是军户制有个天然的好处,国家可以不提供军饷,省下一大笔开支,再加上这是朱元璋的发明创造是祖制,谁也不敢说把它废了。但帝国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于是朝廷做出了局部改革,通过募兵的方式建立几支模范军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戚家军(戚继光-东南)、李家军(李成梁-东北)、痳家军(麻贵-西北),这些军队的全部开销由朝廷负责,并且每个月可以领到相当于4两银子的军饷(要知道县令大老爷一年也就60两的工资、折合成每个月也就是5两),所以说待遇是丰厚的。只要钱到位,战斗力马上给你提起来,仅仅3000人的戚家军就把几十万正规军十多年没完成的任务就完成了。

模范军队用是好用,万历时期的抗日援朝战争(壬辰倭乱),戚家军、李家军、痳家军一起上阵,总兵力不过7万,硬是把25万牛逼轰轰的日本正规军赶到日本海喂王八去了。但是募兵制也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成本高得离谱,就这7万模范军队就消耗了帝国一半的财政收入,不利于大规模普及,适合规模中等及以下的战争。一旦碰上大战尤其是两线作战,很容易把帝国拖垮了,不幸的是,帝国最后的几十年恰好遇上了这样的局面。

相关文章:

代国是什么朝代 ,代国在什么地方,国都是哪里? 04-18

明朝历任户部尚书 ,平均两年一人,为何却有人干了27年 04-18

宗藩楷模——明朝的十大有名人物 04-18

明朝末期皇帝是谁?怎么死的? 04-18

纳兰性德朝代 铁岭名人:清初著名词人 04-18

明朝末期忠臣名将,大清一统最后的一块硬骨头 04-17

明朝时期,内廷和外朝之间的关系:"针尖对麦芒" 04-17

唐朝天才诗人王勃的一生:曾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曾坑过爹 04-17

全国罕见明朝古民居,被誉为“陇上第一豪宅”,免费开放就在天水 04-17

明朝纪姑娘的善良,既保全自己也护了明朝国运 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