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当年隋炀帝不是拼了命三征高句丽,隋朝的统治不可能二世而亡。于是,一个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出现了,为何隋炀帝拼到亡国也要攻打高句丽?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了解高句丽。
高句丽的历史极其悠久,在灭亡前是一个位于东北亚古国,直到公元七世纪被唐朝和新罗联军所灭。从东汉末年开始,高句丽就已经开始了崛起的苗头,利用中原混乱的局面大肆发展自己的势力。

高句丽的“西进”, 与辽河流域新兴的慕容鲜卑长期拉锯作战。几番交往后,慕容鲜卑获胜了,高句丽的都城都被攻陷了。但是,随着前燕的衰落,高句丽又逐渐强大起来。
到了好太王时期,高句丽中原完全占领辽东。到了此时,高句丽吞并了西汉以来所设置的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实力强大起来,自然就有所想法。公元598年,高句丽派出一万大军,对隋朝辽西地区骚扰进攻,被随军挫败。

隋文帝预感到高句丽是个威胁,于次年派出30万大军,但爆发瘟疫,加上海上大军又遭遇风暴。尽管双方没有交战,可隋朝气势让高句丽大骇,后者请求罢兵。杨广继位后,经过一系列军事行动,同时为完成隋文帝的未竟之志,征讨高句丽已经势在必行。
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以高句丽王高元不遵籓礼,决定征讨。从大业八年到大业十年,隋炀帝先后三次御驾亲征,结果三次都以惨败告终。至于具体过程就不说了,实则令人难过、遗憾。

隋炀帝指挥失当,高句丽学会了扬长避短,他们善于守城。大将段文振一再提醒隋炀帝注意这一点,奈何隋炀帝还是顿兵于坚城之下,使得隋军陷入漫长的苦战,锐气,战力、士气都受到极大消耗。
除了隋炀帝指挥有误,忽视了自然条件给后勤运输带来的压力,只是一味地增加兵力,加上用人失误,致使天下民怨四起,局面一发不可收拾。“甲午,车驾至北平。秋,七月,癸丑,车驾次怀远镇。时天下已乱,所征兵多失期不至,高丽亦困弊。”

三征高后来,使得隋朝元气大伤,严重削弱了国力。而隋炀帝拼到亡国,也要攻打高句丽,深究原因可能只有一个,“今日不取,后世必为子孙患。”
相关文章:
明朝孝慈高皇后:王道之大,始于闺门,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因何伟大? 04-06
明朝的秦王被毒死后,朱元璋派人去调查朱樉:大骂不晓人事,蠢如禽兽 04-06
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形势 04-06
明朝红木家具,都有哪些经典样式? 04-06
明朝宫女和太监“对食”连皇帝都不管 清朝时期为什么明令禁止 04-06
唐朝的砖值钱吗? 不一样的唐朝长安城,颠覆我们原有的认知 04-05
明朝皇帝上朝的地方, 朱元璋是如何上朝的?百官们如何站位? 04-05
ps5可以用u盘储存存档吗 ?外媒:PS5暂不支持U盘存档备份 仅可使用PS+云存储 04-05
明朝交趾是哪里 ,将交趾重新纳入版图,明宣宗为何轻易放弃? 04-05
金圣叹:明朝第一狂士,杀头前说了几句话 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