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唐朝监察机构? 唐代监察制度:皇权并非一家独大,它也有限制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5 10:15:40    

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这个过程中经历无数分裂,经历无数战争与杀伐,逐渐建立起的中央集权制度结束了长久分裂的局面。

从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制度来看,除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其制定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维护这来之不易的皇权,维护专制统治,因此监察制度便应运而生。

监察制度的起源

任何政治制度的产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们大多经历了太多历史的演变,并在历史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不断完善。

监察制度的产生则要追溯到先秦时期,甚至是原始社会。

在原始社会氏族首领时期,会专门有人辅佐监督首领处理事务,这大概就是监察制度最原始的萌芽。

在《中国监察制度史》一书中,作者认为我国监察制度的萌芽是在先秦时期,最早的时候是在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我国奴隶制时代夏、商、西周、春秋的监察制度同整个国家组织、国家制

的发展一样,显然也处于一个不成熟的时期。”

关于谏官和御史的出现也最早是在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也就是说,御史和谏官的雏形很可能出现在这个时期。

“御史”一次是最早出现在甲骨卜辞中,甲骨文最早记载的便是一些祭祀的事宜还有关于天文历法的事宜,所以在这个时期的御史应该也是负责祭祀的事情,因为当时处于奴隶社会,一切的生活劳动皆认为有天意,所以祭祀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御史恰好负责这样的事宜,可见这个职位在当时也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这个时候的御史却并非是后世的御史的职能,这个职位随着社会的变化,也在职能上发生了改变。而谏官制度的雏形也是在奴隶社会,关于舜为了听取意见而制定的纳亩制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制度也愈加完善,所以到了秦汉时期,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加强皇权,所以秦始皇设立了监察御史制度,监察百官,辅佐皇帝,同时拥有监察权和行政权,相当于秦朝的副丞相。汉承秦制,在秦制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分工更加明确,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但是这个时期加强集权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所以虽然在这个战乱不断的时期,监察制度仍旧发展,但是发展相对缓慢一些。

监察制度有比较大的发展时期是在隋唐,尤其是唐代,商品经济发展也比较繁荣,人民生活也比较富庶,生活比较安定,所以在这个时期的统治者也比较重视法律的建设。隋朝的监察制度便设立了御史和谏官两大系统。

唐朝的监察制度

唐朝是封建社会的高潮时期,是我们众所周知的盛世时期,这个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是在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时期,尤其是从初唐到盛唐达到顶峰时期。在法律制度方面也要力求完善。

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发展便发生在繁荣的唐朝,从先秦时期的萌芽阶段,到了秦汉时期初步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王朝更迭,战乱不断的不断变化发展,一直到了隋唐时期,经历千年的发展才逐渐完善,唐代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大法律体系。

1、御史台制度

唐代的中央监察机构便是御史台,由御史大夫,中丞,监察御史,御史使,殿中御史十人组成,分工明确清晰,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御史监察系统。

御史大夫为御史台的主要长官,其主要职责是:

“大夫掌持邦国刑宪之政令,以肃正朝列,中丞为之贰。”

也就是说御史大夫掌管的是国家的宪政,以正朝纲,纠察百官。从官位可以看出唐朝对监察这项制度的重视程度,一般御史大夫从正三品,中丞正五品,殿中御史从七品,无论是御史台的职能还是其官职来看,无疑都是受到朝中重视的一个机构。

他们的职能一是弹劾百官的失职行为“掌肃清风俗,弹纠内外”,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大到丞相,皇亲国戚都在他们的监察范围之内,当然他们对百官的弹劾并非一纸奏折就能弹劾的,要有理有据,让对方心服口服。除此之外,监察官员甚至对已经亡故的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纠察。

贞观十七年初,治书侍御史唐临追劾已故的尚书右仆射封德彝生前持两端,阴附隐太子李建成事,结果太宗将封德彝‘改溢缪,黝其赠官,削所食实封’。

这项制度让人知道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道理,已经去世不是你可以逃脱法律责任的理由,御史弹劾他们经过皇帝的确认,并对其进行惩罚。

除此之外,御史台还有司法审判权还有监督财政经济监督财政官员的权力。我们知道的司法审判机关一般都是大理寺还有刑部,但却不知道御史台也有这个职能,比如大理寺和刑部判了冤假错案,御史台便有权力对其进行追责,遇到重大的案件时,皇帝下令,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三大司法机关便可以一同审理案件。这种做法的好处,便是有效对其他机关进行监督,就大大减少了冤假错案的发生几率。

像是在现如今,我们无论是公司还有家庭都需要开支,同样,在唐朝国家也需要开支,国家的开支当时应该算是一项比较大的支出,这样就会有像公司里那种做假账,贪污等等的行为,这样就需要有人来对这种行为进行监督,在巨大开支这样的机构,御史台便有权力对其进行监督,掌握国家的收入开支各项情况,并可以及时向皇帝汇报。

2、谏官制度

谏官,顾名思义便是进言的意思,我们有种 “文死谏,武死战”的说法,从这个说法看来,谏官真是个高危职业,他们要向皇帝进言劝谏,这可是门艺术,要是劝谏不好,惹怒了统治者,那脑袋恐怕不保了。

言归正传,唐代有一个独立的谏官机构,那就是谏院,谏院的产生也意味着唐代谏官这个制度的完善,形成一套完善的系统。谏官制度相比于御史台制度,在唐朝是有所变化的,

“左散骑常侍二人,从正三品。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谏议大夫四人,正五品上。左、右补阙二人,从七品上。左、右拾遗二人,从八品上。”

前期的谏官制度并没有拾遗和补缺,这两个官职是从武则天时期加上去的,虽然官职比较小,但是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谏官谏官,从字面意思来看主要便是劝谏君王的行为,像是唐太宗时期的魏征便是那个时期比较有名的谏官。劝谏君王,并非给君王拍马屁,而是要看出君王在那一方面做得还不够好,要大胆指出来。而君王听信了奸佞的话,那么谏官也要指正出来。

试想要是楚怀王时期有了谏官制度,就不会有: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所以,谏官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谏官的职能不仅仅局限在规劝君王,也表现在对君王大小决策的监督上,商议重大事件的时候必须要有谏官的参加,皇帝决策的时候也要有谏官的参与,有错误的时候谏官要指出,以免造成大错。

谏官的选任上也是费了很大功夫的,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谏官制度在监督皇帝,劝谏皇帝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个系统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最高统治者决策的失误问题,谏官就是皇帝的镜子,皇帝可以通过谏官发现他的缺点。

谏官制度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可能这项制度如果早产生,之前的封建王朝也不至于那么短命吧。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唐朝时期监察制度的完善便是吸取了前朝近千余年的历史经验。

他们分工明确,对于各项权力和决策进行监督,大大提高的办事效率,避免了决策的失误和冤假错案的发生,最为重要的是监察制度的产生有效制约了宰相的权威,大大加强了皇权,维护了君主专制。缺点可能就是监察官员自己不够自觉,容易造成监察官员的腐败贪污情况,但总体是利大于弊的。

有唐一朝,太宗皇帝曾经一手缔造强悍大唐,监察制度在太宗朝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王朝兴替,历史更迭。

这些制度虽然渐渐发生了变化,可终究,它陪伴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一生。

相关文章:

大清宣统二年老照片:穷人穷得不像样,没有一件完整衣服 12-23

宋朝时期,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是什么? 12-23

康熙什么朝代 康熙是清朝皇帝,朱元璋是明朝皇帝,为何康熙要给朱元璋下跪? 12-23

宋朝南宋和南北朝时的南朝宋,谁的地盘大? 12-23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哪个朝代 ,最理想的社会状态,唐朝是怎么做到的? 12-23

LabVIEW中以文本文件的格式保存与读取方法 12-23

明朝5龙同朝有谁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五龙同朝”,看完才知道原来是他们! 12-23

清朝古装女,原来长这样 12-23

僧一行是哪个朝代的 唐朝的僧一行是个奇才,他用这一“绝”招,竟测量出子午线的长度 12-23

浅析宋代宋朝的茶道美学,一起来看看吧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