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清朝末期钱币通货膨胀失灵 金锭则成为流通法宝 价值无可限量

50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17 10:40:25    

这枚清末铸造的一两金锭(见图),上部宝脸两边为圆弧状,中间束腰,左右径19毫米,底部左右径10.8毫米,最宽处14.2毫米,重31.5克。锭面中錾有“安庆·兴隆”戳印,左右分錾“足赤”与“烚炼”字样。金锭整体为腰形,铸造精美,工艺考究,造型小巧玲珑,令人赏心悦目。

根据这枚金锭上錾有的戳记,可知这枚金锭即为安庆当时的“兴隆”银号所铸造,时间约在1911年前后。

据考,清代末期,黄金与银锭不同,并非通用货币,民间对于黄金的需求,主要为节庆所需的金饰品,其次为保值用的金块,俗称金条,并不为流通。这枚历经百年錾有“安庆·兴隆”戳印的金锭应属烚炼的足赤金料。清末民间还有一些由黄金铸成的金锭,俗称金元宝。有的金元宝上面錾有“喜”、“寿”、“福”、“禄”等戳记,即为婚庆、祝寿等吉庆所铸。以上此类风俗,民国后直到解放前夕,城乡仍广为流行。民国二十二年(1933)以后,随着法币政策的破坏,黄金地位的抬头,这些金锭(元宝)虽不是法定的货币,但因其本身是贵金属,社会上也作流通货币使用。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许多货币均失灵,金锭则成为对抗通货膨胀的法宝,甚至直接投入流通领域。

这枚清末铸造的一两金锭(元宝),价值高达数万元,对研究清末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有着很大的历史价值与收藏价值,令收藏界瞩目。

相关文章: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最后竟被埋雪堆里冻死 04-19

明朝皇帝子嗣,6位子嗣繁多,为何其中10位都没有后代? 04-19

由“皇帝赏赐”到“自我创新”,从服饰变化看明朝宦官官服 04-19

看看大明朝聊聊司礼监,是什么机构,和东厂、西厂、锦衣卫啥关系 04-19

唐朝和尚诗人 ?唐代著名的十五位诗僧,每人一首代表诗 04-19

代国是什么朝代 ,代国在什么地方,国都是哪里? 04-18

明朝历任户部尚书 ,平均两年一人,为何却有人干了27年 04-18

宗藩楷模——明朝的十大有名人物 04-18

明朝末期皇帝是谁?怎么死的? 04-18

纳兰性德朝代 铁岭名人:清初著名词人 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