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儒家“存天地之道,去人间之情”的主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社会心理和风俗习惯。在审美方面,与唐代的奢华与纵容之风不同,它追求的是“求正不求奇”,注重色调朴素、趣味高雅,同时还体现出对神、趣、韵、味的追求和相互之间的共鸣和谐,最终成为了一种理性之美。
受这种美学倾向的制约,宋代的服装就没有隋、唐那么花哨、那么华丽。宋代女性追求淡雅恬静的理智美感,因此,她们的服装风格都是沉静朴素的。两宋人的衣着都趋向于修长修长,朴素而不张扬。


下列为宋朝男女的服饰总结
一、男服

(一)冠制
宋朝男子头冠巾帽种类繁多。直脚幞头为君臣通服,是宋朝男子最具特点的首服 通天冠自秦汉以来一直为皇帝的礼冠,常用于郊祭、朝贺和宴会场合。貂蝉冠简称貂冠,为朝冠,是三公、亲王等达官显贵所戴之冠,特点是冠上插戴貂尾、金蝉和玳瑁等饰物。 进贤冠、獬豸冠来源于汉唐冠制,主要是文官和执法官吏使用。


进贤冠

獬豸冠
(二)巾帽

(三)君臣官服
1、祭服
祭服主要有大裘冕、衮冕、鳖冕、毳冕、玄冕,其形制大体承袭唐朝并参酌汉魏,南宋以后稍有变化。
2、朝服
朝服基本沿袭汉唐旧制,从宋朝开始,官员穿朝服,必定在袍服领口处套一个上圆下方的饰物,叫作“方心曲领”。


3、公服
公服,又名“省服”“从省服”。宋代公服多承袭晚唐五代样式,圆领、大袖,下裾加横,腰间束以革带,头上戴幞头,脚登革靴或锦履 公服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用绿色,九品以上用青色。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改为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绯色,九品以上绿色。
4、时服
时服,指宋时朝廷每年按季节赐发官宦的衣服。
5戎服


(四)百姓男服
两宋时期普通男子的服饰主要有衫、直裰、袍、襦袄、衫、褙子、道衣、褐衣、蓑衣、腹围等。
宋代规定,庶民只许穿白、黑两色衣服,后又禁用黑紫色和“兰、黄、紫地撮晕花样”。凡是没有功名(即举人、进士之类的资历)的男女老幼,皆属庶民。

直掇:又叫直身

襕衫:衫之下摆加接一幅横襕,长至足上,实为上衣下裳之合成。

道衣:非指道士所穿之服,而指斜领交裾,四周以黑色沿边的茶褐色外袍,是文人之最爱。
二、女子服饰

(一)皇后、贵妃、命妇服饰
宋朝皇后、贵妃的冠礼服包括袆衣、榆翟、鞠衣、朱衣、钿钗礼衣等。皇后受册、朝谒景灵宫、朝会及诸大事服袆衣。妃及皇太子妃受册、朝会服榆翟。皇后亲蚕服鞠衣。命妇朝谒皇帝及垂辇时要服朱衣,宴见宾客服钿钗礼衣,一切如汉唐旧习。
宋朝命妇有官服。所谓命妇,泛称受有封号的贵族妇女,命妇享有各种仪节上的待遇,包括一品至五品高级官员的母与妻,俗称 诰命夫人”。命妇随男子官服而分等级,服装有大袖衫、襦、袄、褙子、裙、袍、褂、深衣。

南宋宁宗之杨皇后


赵匡胤之母杜太后像

嫔妃图。源自《却坐图》

宫女服侍图


(二)民间女子服装
普通女子服装包括襦、袄、衫、褙子、半臂、背心、抹胸、裹肚、裙、裤等。宋朝妇女讲究服饰打扮,蓬门贫女,也有一两件锦衣罗裙或几样头饰。
上衣下裙,加上披帛(又叫领巾、披巾)是宋代青年妇女最时髦的打扮,因而在绘画雕塑中表现最多。一直到清代,绘画中仍有反映。
衣的概念很多,衫、袄、襦、背心均属上衣,形式也有宽窄、有袖无袖、长袖短袖之别,穿法也有衣束在裙内裙外之分,这里所谓最时髦的。


《妃子浴儿图》中插簪钗、穿襦裙、披帛的妇女

宋《纺车图》局部
而且表明了女子缠足的陋习。在宋朝,女子缠足之风遍及民间,“三寸金莲”成了对女性美的基本要求。缠足之鞋,名叫“弓鞋”,在红色鞋帮上绣花者多 。

相关文章: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最后竟被埋雪堆里冻死 04-19
明朝皇帝子嗣,6位子嗣繁多,为何其中10位都没有后代? 04-19
由“皇帝赏赐”到“自我创新”,从服饰变化看明朝宦官官服 04-19
看看大明朝聊聊司礼监,是什么机构,和东厂、西厂、锦衣卫啥关系 04-19
唐朝和尚诗人 ?唐代著名的十五位诗僧,每人一首代表诗 04-19
代国是什么朝代 ,代国在什么地方,国都是哪里? 04-18
明朝历任户部尚书 ,平均两年一人,为何却有人干了27年 04-18
宗藩楷模——明朝的十大有名人物 04-18
明朝末期皇帝是谁?怎么死的? 04-18
纳兰性德朝代 铁岭名人:清初著名词人 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