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刘禹锡什么朝代 唐朝超有个性的诗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31 08:01:10    



他和苏轼一样屡遭贬谪,却一直豪放不羁,乐观向上。

他出生于小官僚世家,从小便攻读四书五经,既聪明又勤奋,很早便在文坛获得很高的声誉。

当时诗僧灵澈和皎然都对他赞不绝口。

他在22岁的时候便高中进士,比起大多一生不第的读书人来说,真的是幸运多了。

他曾怀着满腔热血,参与了当时以王叔文引导的“永贞革新”。

可惜在保守势力的打压下,改革很快便胎死腹中,而刘禹锡等人也很快被贬出了京城。

当时的他正是而立之年,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却遭此打击,一般人也许就一蹶不振了,但刘禹锡并没有。

他到了偏僻的朗州,却高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他在那儿一呆就是10年,后来815年,终于得蒙恩赦,奉诏回京。

本是个东山再起的好时机,却因一首诗,被贬到更远的地方去了。


这首诗名为《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全文如下: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玄都观是长安南门外的一处道观,这首诗表面是写长安的百姓去玄都观看花,但是从诗题的“戏”不难看出这其实是一首讽刺诗。

他以玄都观里那些新栽的桃树比喻当时的权贵,表面说桃树是在他出京后所栽种,实际是说那些官员都是他走后才提拔起来的。

言外之意就是说要不是他不在,轮得到这些权贵嚣张吗?

这么以讽刺就捅了马蜂窝,那些权贵纷纷在皇帝面前进谗言,于是一纸诏书,又将刘禹锡贬到更远的地方了。


而这一去又是10多年,一直到了828年,才再次回到长安。

回到长安后的他又一次来到了玄都观,距离上一次已整整14年,这次他又写下了一首诗。

此诗名为《再游玄都观》,全文如下: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短短28字,却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写到了极致,读后令人大呼:解气。

诗歌开头两句写的是玄都观的情景。

在那百亩庭院中,大半长的都是青苔,桃花早已凋落,如今菜花开得正茂盛。

当年玄都观的桃花盛开时是何等的繁盛,人人争相观赏,可如今园中布满青苔,这样强烈的对比,让人清醒地看到了玄都观的变化。

接着的两句是进一步写出了世事的无常。

时隔多年,他又一次来到玄都观,可是不仅是桃花,就连当年种下这十里桃林的道士都不知道哪儿去了。

其实这首诗表面看写的是桃花,其实还是写人。

当年因为一句“尽是刘郎去后栽”,他被贬出京城,可如今他回到京城了,可是陷害他的武元衡早已化作一抔黄土。

而刘禹锡写这首诗主要就是为了嘲笑当年那些新贵:你们如今都到哪儿去了?如今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其中的得意不言而喻。

无论是十四年前的那首诗,还是如今的这首《再游玄都观》,其实都表现了刘禹锡勇于和恶势力斗争的坚贞又达观的精神。

他即使处处被打压,依然狂放不羁,无怪乎白居易会称赞他:“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相关文章:

八百年前,明朝的衣食住行方面是如何炫富的? 04-20

明朝相当皇帝身边的大内侍卫?只会功夫不行,还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04-20

宋朝的gdp占世界80%?英国经济专家:一个以讹传讹的历史谣言 04-20

明朝上的十大灾难(七)甲申之变 04-20

唐朝疆域划分 :西到黑海,南抵印度洋,北至北冰洋 04-20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最后竟被埋雪堆里冻死 04-19

明朝皇帝子嗣,6位子嗣繁多,为何其中10位都没有后代? 04-19

由“皇帝赏赐”到“自我创新”,从服饰变化看明朝宦官官服 04-19

看看大明朝聊聊司礼监,是什么机构,和东厂、西厂、锦衣卫啥关系 04-19

唐朝和尚诗人 ?唐代著名的十五位诗僧,每人一首代表诗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