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民国爱国人士-张謇的生平介绍

70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27 07:50:12    


张謇,民国著名企业家、政治家、教育家,1853年出生于江苏通州(今南通)海门常乐镇,祖上几代以农商为生。为了改变家庭命运,他从小就被父亲送入私塾学习。

1894年,41岁的张謇高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张謇在日记中写道:“几罄中国之膏血,国体之得失无论矣!”张謇认为只有发展民族工业,才能抵制帝国主义侵略,于是毅然放弃功名仕途,以极大的勇气回到家乡创业办厂。他这样表明心志:“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

立志从商之后,张謇发现当时中国输入的最大宗商品是棉纺织品和钢铁,于是大力倡导“棉铁主义”。

1895年,他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大生”二字源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寄托了张謇的理想——天地间最大的事,便是国计民生。

大生纱厂自开工后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建成四个纱厂,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系统。张謇还先后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复新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数十家企业,并投资江苏省铁路公司、镇江大照电灯厂等企业,为我国近代实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张謇一生所获财富,皆为社会服务——他先是兴办实业,而后倾资兴学、以商养学,并将从商的红利捐作教育、慈善和地方公益经费。

在公益慈善活动中,张謇开拓和推进了体育场、公园、幼儿园、养老院等设施的建设。过60岁生日时,张謇不喜奢侈铺张,于是决定将亲友所赠之礼用来修建一座养老院,关爱社会上的孤寡老人。

张謇曾被人们称为南通首富,可他却自号“啬翁”——取“吝啬”之意。他始终保持俭朴的生活习惯,并要求家人勤俭持家。他回老家常乐,或去公司,大多是步行或坐独轮车。

他在家书中说道:“凡人家用度,若但出入相当,已不足以预备非常之急。若复过度,则更不合处家之道。”以此告诉家人居家勤俭的道理。

我国万米级载人深潜器科考母船被命名为“张謇号”,就是为了弘扬张謇实干兴邦的理念。

相关文章:

八百年前,明朝的衣食住行方面是如何炫富的? 04-20

明朝相当皇帝身边的大内侍卫?只会功夫不行,还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04-20

宋朝的gdp占世界80%?英国经济专家:一个以讹传讹的历史谣言 04-20

明朝上的十大灾难(七)甲申之变 04-20

唐朝疆域划分 :西到黑海,南抵印度洋,北至北冰洋 04-20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最后竟被埋雪堆里冻死 04-19

明朝皇帝子嗣,6位子嗣繁多,为何其中10位都没有后代? 04-19

由“皇帝赏赐”到“自我创新”,从服饰变化看明朝宦官官服 04-19

看看大明朝聊聊司礼监,是什么机构,和东厂、西厂、锦衣卫啥关系 04-19

唐朝和尚诗人 ?唐代著名的十五位诗僧,每人一首代表诗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