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衣冠禽兽”)
“衣冠禽兽”在现代生活中经常运用于那些作奸犯科的坏人身上。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它是形容某些人虽然拥有人类的外表,但是行为却如同禽兽一般缺乏人性。
由此可见,衣冠禽兽是一个实打实的贬义词。
但是如果追溯到这个词刚出现的时代,你会发现原来衣冠禽兽并非贬义词。

(明朝官员服饰)
衣冠禽兽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虽说现代人对衣冠禽兽这个词避之不及,但是明朝初期的百姓对它却是求之不得。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
建国之后,朱元璋为了国家获得更好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对文武百官官服的相关规定。
明朝官服制度虽说是由唐宋官服制度发展而来,但是要比这两者来得更为严格,且制作也更为精美。

(中间绯红为四品到一品官员所着,其次是左边青蓝,再次到右边的绿色)
首先明朝文官与武官的官服绣饰分属于两种类别。
其中擅于出谋划策的文官,他们官服上面所绣图案都是飞禽;
而那些孔武有力的武官,他们的官服则都是绣一些象征力量的走兽。
其次不同品级的官员具体刺绣图案也是不一样的。
以一品至五品的官服为例,文官官服绣饰分别为仙鹤、锦鸡、孔雀、云燕和白鹇[xián];

(文官补图案一览)
武官一品和二品都是狮子,随后依次为老虎、豹、熊。
所以在明朝初期“衣冠禽兽”其实是指那些身穿绣着飞禽走兽官服的官员。
在中国古代能够入朝为官是一件非常令人羡慕的事情,所以衣冠禽兽在当时是充满羡慕的褒义之词。

(武官补服图案一览)
那么这样一个褒义词究竟为何会沦落成贬义词呢?
明朝在经历了仁宣之治(明宣宗统治时期)之后开始走向下坡路。
明宣宗在位10年,于1435年逝世,其长子明英宗朱祁镇继位。
由于朱祁镇登基时就只有九岁,于是太监王振(明朝首个专权宦官)就仗着明英宗的喜爱趁机开始干涉朝政,明朝也自此开始慢慢走下坡路。

(太监王振画像)
以王振干政为开端,明朝中后期宦官乱政现象就一直未曾消失过。
明朝末期的魏忠贤更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
除了宦官干政之外,官员贪污腐败现象也一直充斥于明朝中后期,尤其在明朝著名权臣严嵩的主导下更是形成了“政以贿成,官以赂授”的朝堂风气。
当时只要花三百两就可买到七品州判之位,五百两则可以当上六品通判,总之花钱越多官位就越高。

(“彪”是用于武官六七品的补子,莫名喜感)
官位如此明码标价的后果就是导致朝堂上品行败坏的官员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明朝政权越发腐败不堪。
所以,明朝中后期得百姓受尽这些官员的剥削与压迫,生活苦不堪言。
因此这些百姓在看到身着官服的官员时他们不再感到羡慕而是觉得深深的厌恶。

(明清官员服饰对比)
再后来,文学家更是直接将衣冠禽兽作为贬义词使用到文章中,如明末陈汝元所著的《金莲记》以及清朝李汝珍创作的《镜花缘》等。
没想到衣冠禽兽并非一开始就是贬义词,而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赞美之词。
不过从衣冠禽兽这一词的词义转变中也可看出明朝中后期统治的腐败以及当时百姓对朝廷以及官员的愤怒。

相关文章:
明朝大将李如松意外阵亡,让李成梁的计划完全落空,明末辽东局势万劫不复 04-21
明朝的亡国之君 ,傀儡皇帝光绪,为何常被人放在一起比较? 04-21
八百年前,明朝的衣食住行方面是如何炫富的? 04-20
明朝相当皇帝身边的大内侍卫?只会功夫不行,还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04-20
宋朝的gdp占世界80%?英国经济专家:一个以讹传讹的历史谣言 04-20
明朝上的十大灾难(七)甲申之变 04-20
唐朝疆域划分 :西到黑海,南抵印度洋,北至北冰洋 04-20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最后竟被埋雪堆里冻死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