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宋朝北宋瓷器,完美的艺术,一起来看看吧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30 08:46:35    

瓷器的发展史,其实就是瓷器艺人与铁的斗争史,因为南北方土质中含铁量的不同,瓷器因此呈现了“南青北白”的特点。

北宋徽宗年间,某一日,徽宗皇帝夜梦见了雨过天晴后的天空,他十分喜欢,由此对瓷器艺人提出了“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要求。

徽宗皇帝的要求,急坏了当时的工匠,因为这样颜色的瓷器亘古未有,经过当时汝州匠人的潜心钻研,最终诞生了一个新的瓷器品种——汝窑瓷器。

其实,早在宋朝立国之前,瓷器就已经从实用器变成了艺术品。早在唐朝和五代十国时期,就有一种“秘色瓷”在皇宫中使用。“秘色瓷”不仅颜色神秘,配方也很神秘,以至于五代十国后,国人只闻其名而不见其物。直到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了十余件“秘色瓷”,我们才知道,世界上真的有“秘色瓷”存在。

随“秘色瓷”消失的还有柴窑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是形容柴窑的,可现代人不仅没有见过柴窑瓷器,而且也没有发现柴窑的遗址。世界上是否存在柴窑?这在现在还是未解之谜。被误解的宋瓷

说宋朝的瓷器,很多人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瓷器诞生于宋朝;二是瓷器代替了陶器;三是瓷器在宋朝达到了顶峰。其实,这些结论是不正确的。

先有陶器,后有瓷器。陶器诞生于新时期时代,距今有一万多年的时间,最早的瓷器记录见于商代。真正意义上的瓷器诞生于东汉。早期的瓷器差不多都用于明器,唐代以后随着制瓷技术的发达,瓷器走进了皇宫内院。宋代开始,瓷器从宫廷走向民间,瓷器不仅是实用器,而且变成了艺术品。

瓷器诞生后,陶器也没有消失,只是以各自应有的生存空间存在着,毕竟由陶到瓷,中间有很多制约因素。陶器与瓷器虽然都是泥土烧制的器物,但是它们之间有几大区别:

一是烧结温度不同,陶器一般烧结温度在800度~1000度,而瓷器烧制温度都在1100度以上;二是使用的土质不同,陶器只用一般的粘土就可以烧制,而烧制瓷器需要高岭土;三是质地和吸水性不同,瓷器是一体烧结的,不吸水、质地坚硬,而陶器是吸水的、质地稀松。

说瓷器不能代替陶器,不仅因为土质和烧结温度的影响,还因为陶器有特定用途,比如茶壶、花盆等因为需要吸水透气,就得用陶盆、紫砂壶。爱喝茶的人一般都不用瓷杯子,因为瓷杯子泡的茶,稍微搁置一下就会变色,尤其是绿茶,泡制时间长了,杯子里水就发黑,这估计是因为瓷器质地紧密、没有透气性。

艺术高峰并非偶然

为什么宋朝以前没有瓷器艺术?虽然有了秘色瓷和柴窑瓷器,但这些瓷器是因为被禁止扩散使用范围,而影响了艺术的提升,还是因为别的原因?艺术的诞生是有历史和文化作为基础的,瓷器能在宋代在艺术上飞速发展,一定有主客观原因。

客观上,制瓷技术在宋代已经非常高超,秘色瓷和柴窑瓷器已经为制瓷积淀了丰厚的技术。虽然瓷器只在皇宫里使用,但是技术会在民间传播。瓷器能成为艺术品,主要还是因为它一直当成礼器被皇家使用,这是瓷器能够得到艺人们高度重视的客观原因。

就像青铜器一样,青铜器最先也来自于陶器。商代晚期,统治阶级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尊贵,开始用青铜铸造礼器、饮酒器、食用器、乐器。一段时期内,青铜器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在青铜器出现的同时期出现了瓷器,那时候的瓷器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过,那些瓷器是作为明器摆放在墓葬中使用的。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秦汉时期冶炼技术的飞速发展,铁器出现之后,青铜器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作为地位和身份象征的青铜器被其他金属代替,如金银器和铜器等。在陕西博物馆就有很多唐代的金碗、银碗展出,还有很多铜镜子。

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发现的矿产资源很少,冶炼技术也不是很先进,贵金属非常稀缺,必须得有新的材料代替金银铜的使用功能,瓷器由此成为皇家的不二选择。瓷器代替金属,不仅解决了实用性问题,且因为瓷器都是就地取材的,也解决了金属器的高昂成本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制瓷技术的高度发达,瓷器具有金属器不具备的颜色美、胎质美、形体美,这样的美符合文化宋朝,符合当时文人的审美需求。

除了宋徽宗,还有哪个皇帝能说出“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雅致景色?瓷器在北宋达到艺术史上的高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主客观因素高度统一下的必然产物。

五大名窑与地方窑口

一说到宋代的瓷器,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此外,

还有磁州窑、耀州窑、吉州窑、建州窑等民间窑口。北宋王朝有170个县,其

中有130个县生产瓷器。那时候,瓷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

1.汝窑

诞生于河南汝州一代,窑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汝窑开创了瓷器的一个时代。当今世界博物馆,假如没有一件北宋汝州窑的瓷器,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自己的藏品丰富。汝窑的存续时间只有20年,所以产量很小,据专家考证,目前存世的北宋汝窑瓷器不到70件,大多藏于世界大博物馆和在大藏家手里。汝窑瓷器的胎质像玉一样,但比玉更加可爱;汝窑瓷器的颜色就是“雨过天晴云破处”的美妙。

2.官窑

因官窑没有发现对应的窑址,官窑究竟是官家窑口的统称,还是一种瓷器品种,现在还有争论。一般情况下,官窑主要是指汴京周边的窑口生产的瓷器。官窑瓷器主要有几个特点:开片呈金丝铁线或者呈冰裂纹,紫口铁足,胎体比较厚实。

3.哥窑

跟官窑一样,目前的史料无法证明是否有哥窑存在。有人说,因为南

方口音中的“官”“哥”不分,哥窑即是官窑。还有民间故事说,曾经有兄弟二人烧窑,哥哥叫章生一,弟弟叫章生二,哥哥的窑口烧的窑叫哥窑,弟弟的窑口烧的窑叫龙泉。

哥窑器的特征跟官窑非常相似,器身金丝铁线,紫口铁足。所谓金丝铁线,原本是瓷器制造过程中的缺陷,因为胎体和釉质的膨胀系数不同,瓷器出窑郑:一五八八拍品9185征集723后表面会出现裂纹。为弥补这个缺陷,匠人们将其放入草木灰水中浸泡。结果,黑色的草木灰水渗到裂缝中,形成了“铁线”。瓷器表面开裂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后续还会继续开裂,开裂后漏出里面的胎质,因为胎中含有铜的缘故,开裂处被氧化成黄色,即“金丝”。因为匠人们的奇思妙想,将瓷器烧造的缺陷变成了精美的纹饰艺术,这是属于中国人的艺术创造。

4.钧窑

钧窑的窑址在河南禹州一带,在工艺上,钧瓷的烧造技术是最高超的。钧瓷原本也是烧造失败导致的,但窑工没想到的是,窑变能产生别样的艺术效果,“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最终窑工通过往粘土中添加金属物质成分配比、控制窑温、施釉肥厚等,让窑变按照自己的预期发展。这才诞生了中华瓷器史上的瑰宝——钧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由此可见,钧瓷在当时人们心中的价值。

5.定窑

定窑的窑址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境内,因为以前属于定州,所以这里出土的瓷器叫定窑器。定窑器是白胎,因为釉色的不同,而有“白定”“紫定”“黑定”之分。定窑器胎薄,表面有剔花或者印花图案,再因为定窑采用的是覆烧工艺,瓷器口沿部分没有釉,为此需要用金银包口。“定窑有芒不堪用”,不知道这个“芒”指的是什么?是锋芒,还是指瓷器的口部因为包了金边不好看?在一个文化人占据审美的朝代,这样“穿金戴银”的瓷器不比原汁原味的

瓷器受欢迎,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6.其他地方窑种 除了五大名窑,其他的地方窑种也非常发达。

(1)磁州窑:

磁州窑的窑址在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邯郸下属磁县,因此该地出的瓷器叫磁州窑。磁州窑不仅量大,而且它开创了瓷器装饰的先河,白底黑花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中国的水墨画异曲同工。磁州窑因为生产的是民用瓷器,且因为其艺术形式非常“接地气”,所以被各地窑口模仿。

(2)耀州窑:

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古属耀州。耀州窑生产的瓷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北方的青瓷代表:;二是雕刻得非常精湛,俗称刀刀见泥;三是耀州窑的瓷器有“科技”含量,如倒流壶、公道杯等都是耀州窑的代表作。

(3)吉州窑和建州窑:

吉州窑的窑址,在江西吉安一带;建州窑的窑址在福建的武夷山地区的建阳县,这两个窑口出来的瓷器最大的特点是其艺术性。吉州窑的天目碗、鹧鸪斑、玳瑁斑的器物,都是存世精品;建州窑瓷器的釉面有明显的垂流和窑变现象,有“铁锈斑”“鹧鸪斑”及“兔毫”“油滴”等著名的品种。这些艺术品是因北宋的斗茶文化需要而诞生的,没有这样的神器,斗茶的趣味会大大降低。

瓷器艺人与铁的斗争史

瓷器的发展史,其实就是瓷器艺人与铁的斗争史,因为南北方土质中含铁量的不同,瓷器因此呈现了“南青北白”的特点。按照颜色划分,瓷器分成三类:汝官哥钧属于青瓷体系;磁州窑、定州窑属于白瓷体系;建州窑和吉州窑属于郑:一五八八拍品9185征集723。黑瓷体系。这主要是由土质中铁的含量高低不同决定的。

自北宋以后,瓷器出现了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南宋以后龙泉窑的影青瓷,以及元朝开始兴起的景德镇青花瓷,开启了中国瓷器艺术的又一个新时代。接着是明朝的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成化的斗彩瓷器,以及清朝康雍乾三朝的瓷器,它们将中国的瓷器推向了艺术之巅。

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有一件中国元朝的“鬼谷子下山”青花大罐拍出了2.3亿元的天价。2014年4月8日,明朝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以2.8124亿港元成交,该价格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虽然这是两项中国瓷器拍卖的空前记录,但是,这一定不是最后的记录。

瓷器由中国人独创,因此,西方人将中国的英语拼成“China”,跟瓷器使用一个单词。瓷器刚到欧洲的时候,西方人眼睛一亮,他们甚至不知道这归属什么物质,他们给瓷器取了个名字叫“中国玉”。从宋朝开始,就有中国瓷器走向海外的记录,尤其到明朝的时候,每年会出口大量的瓷器到西方国家。当一艘艘满载瓷器的船只在欧洲登陆时,岸上早已聚集了来自各方的人们,因为,他们的家还等着这些瓷器去装饰呢!

相关文章:

八百年前,明朝的衣食住行方面是如何炫富的? 04-20

明朝相当皇帝身边的大内侍卫?只会功夫不行,还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04-20

宋朝的gdp占世界80%?英国经济专家:一个以讹传讹的历史谣言 04-20

明朝上的十大灾难(七)甲申之变 04-20

唐朝疆域划分 :西到黑海,南抵印度洋,北至北冰洋 04-20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最后竟被埋雪堆里冻死 04-19

明朝皇帝子嗣,6位子嗣繁多,为何其中10位都没有后代? 04-19

由“皇帝赏赐”到“自我创新”,从服饰变化看明朝宦官官服 04-19

看看大明朝聊聊司礼监,是什么机构,和东厂、西厂、锦衣卫啥关系 04-19

唐朝和尚诗人 ?唐代著名的十五位诗僧,每人一首代表诗 04-19